2017-08-22 15:18 作者:李先生
戊唑醇除不能和碱性农药及无机铜制剂一起混用,如氢**铜、**亚铜、波尔多液、异氢尿酸等外,和大多数农药都可混用。戊唑醇是一种具有高效性、广谱性、内吸性等特点的三唑类杀菌农药,其杀菌范围较广、持效期较长,并且与所有的三唑类杀菌剂一样,它能够抑制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
可以混用 有些厂家戊唑醇登记在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上 现在百分之九十的苏云菌杆菌(在我接触中)都含有隐形成分。有戊唑醇就不许要配己唑醇 。水稻在破口前七天使用戊唑醇和三环唑可以预防稻曲病和穗颈瘟。齐穗在使用一遍或其他药剂对两病有较好的效果。个人看法
打完农药的菜一般七天至十五天左右能吃,具体需要依据药物浓度来决定。蔬菜喷完农药后药性消失即可煮食,农药药性消失需要的时间为7至15天左右,如果农药的浓度较小,七天左右可以食用,如果药物浓度较大,需要15天左右可以吃。药物没有被清洗干净或蔬菜里面有大量农药残留,食用后会导致中毒。刚打完农药的蔬菜表面药物没有被吸收,通过充分的清洗后蔬菜里面基本上不含有农药,可以进行食用。建议吃打过农药的蔬菜之前可以通过用盐水浸泡,用温水进行清洗后再进行食用。
咪鲜胺加戊唑醇可以防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戊唑醇咪鲜胺是一种三唑类高效新型复合类杀菌剂,戊唑醇是甾醇脱甲基抑制剂;咪鲜胺对多种作物由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效。戊唑醇咪鲜胺可有效地防止禾谷类作物的多种锈病、白粉病、网斑病、根腐病、赤霉病、黑穗病、斑点落叶病、轮斑病等。也可以与大多数杀菌剂、调节剂、杀虫剂、除草剂混用,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大田作物、水果蔬菜、草皮及观赏植物上的多种病害具有治疗和铲除的作用。
主要防治病害如下:炭疽病、蒂腐病、青霉病;香蕉 芒果 草莓花生辣椒 茄子 甜瓜 番茄等蔬菜的的炭疽病、叶斑病;水稻恶病、稻瘟病;油菜菌核病、叶斑病;蘑菇褐斑病,梨的黑星病等效果显著。赤霉病是小麦和大麦的重要病害,在大流行年份,产量损失可达10%-40%。同时,由于病菌的代谢产物含有毒素,人畜食用后还会中毒。赤霉病是真菌病害,可以侵染小麦的各个部位。一般只要初侵染菌源量大,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降雨多,雨日多,湿度大,病害就会爆发流行。防治办法:1、选用抗、耐病品种,播种前用种衣剂+新高脂膜800倍液拌种处理(用新高脂膜拌种能驱避**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可以避免和减轻病害的发生和流行。2、秋季深耕灭茬,并喷洒杀菌药剂+新高脂膜800倍液处理土壤,不仅减少菌源,还能减少越冬虫源。灌足底墒,施足底肥,特别是氮、磷、钾肥合理匹配,增施有机肥,确保小麦健壮生长。并适当提早播期,使小麦在病害大流行前抽穗扬花以减轻病害发生。3、保穗壮穗:根据小麦生长态势和病害发病特点,要适时喷施保护药剂预防。要在孕穗期喷施壮穗灵,强化整个穗期的生长生理机能,提高受粉、受精、灌浆质量,增强抗病能力。当小麦齐穗至盛花期,抢晴喷药1-2次。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400倍液,或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新高脂膜8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70公斤喷雾,可有效灭治赤霉病。4、适时抢收。小麦成熟,及时抢收、抢脱粒、抢晒、抢归仓,避免小麦后期遇雨,病害在麦堆内蔓延。
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防治赤霉病时一般不单用该药,多将其与多菌灵、咪鲜胺、福美双等混用,40%戊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含多菌灵35%、戊唑醇5%,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330~450克)、400克/升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含咪鲜胺267克/升、戊唑醇133克/升,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120~150克)、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含戊唑醇5%、福美双25%,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270~405克)等。折算成纯药,上述各混配剂戊唑醇每亩纯药用量大致在4克左右。
浓度不同、有机质含量不同、类型不同1、50浓度低,70浓度高。2、50有机质较少,70有机质较多。3、50属于有机肥,70是微生物菌剂60介于两者之间。化学肥料,简称化肥。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也称无机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微肥、复合肥料等,不可食用。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