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拌种防病方法
1、红薯黑斑病:该病由长隊壳真菌所致,主要侵染来源是带病的种薯、种苗带菌的土壤和
肥料。未表现症状的带菌薯块随健薯混入窖中,在条件适宜时,病菌主要从伤口、芽眼外侵入。发病症状突出表现在幼苗及块根上,幼苗地下根茎白色部分呈随圆形凹陷的黑斑;薯块常于破伤表面呈黑色霉状物,后变成黑褐色病斑,病部味极苦。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粘重、地下害虫多、易人为造成伤口的田块发病重。防治该病可采用如下措施。
①温汤浸种:将精选的种薯装筐,用51℃~54℃温水浸10分钟~12分钟。由于种薯下水后要大量吸热降温,所以下水前的水温应调节在58℃~60℃,水面应高于薯面12厘米~15厘米,并上下提动薯管,在下水后2分钟内,水温可降到51℃~54℃,保持10分钟,然后立即取出上床育苗。
②药剂漫种:用70%
甲基托布津700倍液、50%
甲基托布津500倍液、50%
多菌灵800倍一1000倍液、50%代森铁200倍一300倍液浸薯。据笔者研究,漫薯5分钟一10分钟,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③药剂浸苗:采用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在栽薯时浸蘸薯苗根部,均有较好的防效。
2、红薯茎线虫病:此病是茎线虫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红薯的块根、茎蔓及秧苗。秧苗根部受害,表皮有褐色晕斑,剖视根茎呈褐色;薯块症状一般外表与健薯相同,但重量极轻。纵剖薯块,内部变褐呈干腐状,也有薯块表面褐色龟裂的。病原线虫以卵、幼虫或成虫随病薯块.或在土壤、粪肥内越冬。靠流水、农具传播,由伤口或直接穿刺侵入。远距离借种薯、种苗传播。在潮湿、温暖、疏松的沙质壤土中危害最重。
据笔者试验研究及防治实践证明,红薯移栽期的药剂漫蘸薯苗及穴施杀线虫剂,是控制此病害扩展及减轻发病的有效措施。可用50%
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0倍~200倍液,浸蘸薯苗根部(白色部分)3分钟:或用40%甲基异柳磷3000倍液,移栽时每穴浇0.5公斤,或每亩用3%呋喃丹颗粒剂1.5公斤一3公斤,或按有效成分50克一60克铁灭克颗粒剂.掺拌细沙土5公斤一10公斤,均匀撒于移栽穴内,浇水后移栽薯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