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6 21:48 作者:李先生
25%噻虫嗪属于一种新型高效低毒烟碱类杀虫剂,兼具胃毒及触杀作用,具有更高的活性,作用速度快,用于防治小麦蚜虫和小麦拌种防治蚜虫。在生产实践中拌种使用25%噻虫嗪,亩用制剂量为10-15克/亩。防治效果很好。所以25%噻虫嗪拌种一亩地用10-15克即可。
5%噻虫嗪滴灌一亩地用量大约在二百克左右。噻虫嗪不能与碱性药剂混用。不要在低于零下10℃和高于35℃的环境储存。对蜜蜂有害,用于叶面喷雾及土壤灌根处理。其施药后迅速被内吸,并传导到植株各部位,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有良好的防效。用药时要特别注意。本药杀虫活性很高,用药时不要盲目加大用药量。
噻虫嗪属于新型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杀虫迅速,击倒力强,正打反死,持效期长,主要防治蚜虫、白粉虱、蓟马、飞虱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由于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和持效期长,可以用于拌种使用,一般情况下噻虫嗪拌种亩用制剂量为10-20克左右(根据不同作物用种量不同而决定)。所以亩用量为10-20克。
噻虫嗪处理及用量1、种子处理噻虫嗪在种子处理上,用途很广可用于小麦、花生、大豆、水稻等大田作物,播种前可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按照1:400进行拌种,可有效防治金针虫、蛴螬、小地老虎等**害虫。2、土壤处理可在播种或定植前,用4%噻虫嗪颗粒剂撒施、条施或穴施,也可有效防止金针虫、蛴螬等**害虫和兼治蚜虫、褐飞虱、白粉虱、烟粉虱等地上刺吸式害虫。3、定植灌根对于育苗移栽的蔬菜、烟草等作物,也可在定植时,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2000倍液结合浇定植水进行灌根,然后覆土,也可有效防止**和地上害虫的危害。4、混配喷雾噻虫嗪叶面喷施,可与烯啶虫胺、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等药剂混配,常见配方有50%烯啶·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2%高氯氟·噻虫微囊悬浮剂、35%噻虫·吡蚜酮水分散粒剂等复配制剂。5、强根壮苗噻虫嗪能够激活植物相关作用酶,使得植物体内产生抗逆蛋白,另外噻虫嗪还能影响植物体内吲哚乙酸、赤霉素、脱落酸等物质合成,使得植物根系长得快,对环境适应能力强。6、杀虫噻虫嗪还能用于农作物杀虫,防治稻飞虱,每亩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6~3.2克,直接喷在叶面上;防治棉花蓟马,每亩用25%噻虫嗪13~26克(有效成分3.25~6.5克)进行喷雾;防治柑橘潜叶蛾,用25%噻虫嗪3000~4000倍液或每100升水加25~33毫升。
一般噻虫嗪滴灌一亩地用量大约在二百克左右。噻虫嗪不能与碱性药剂混用。不要在低于零下10℃和高于35℃的环境储存。对蜜蜂有害,用于叶面喷雾及土壤灌根处理。其施药后迅速被内吸,并传导到植株各部位,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有良好的防效。用药时要特别注意。本药杀虫活性很高,用药时不要盲目加大用药量。
一般噻虫嗪滴灌一亩地用量大约在二百克左右。噻虫嗪不能与碱性药剂混用。不要在低于零下10℃和高于35℃的环境储存。对蜜蜂有害,用于叶面喷雾及土壤灌根处理。其施药后迅速被内吸,并传导到植株各部位,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有良好的防效。用药时要特别注意。本药杀虫活性很高,用药时不要盲目加大用药量。
70%的啶虫脒属于一种新型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还具有一定的渗透作用,可以防治蚜虫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主要用于防治抗性蚜虫和疑难蚜虫;噻虫嗪属于一种新型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杀虫谱广,可以防治多种作物的多种害虫,主要防治蚜虫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在生产实践中,使用啶虫脒70%+噻虫嗪防治蚜虫时稀释2000-3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所以啶虫脒70%+噻虫嗪一亩地打10-15克。
噻虫嗪防治果树虫害:
1、防治柑橘潜叶蛾用25%噻虫嗪3000-4000倍液或每100升水加25-33毫升(有效浓度62.5-83.3毫克/升),或每亩用15克(有效成分3.75克)进行喷雾。
2、防治苹果蚜虫用25%噻虫嗪5000-10000倍液或每100升水加25%噻虫嗪10-20毫升(有效浓度25-50毫克/升),或每亩用5-10克(有效成分1.25-2.5克)进行叶面喷雾。
3、防治梨木虱用25%噻虫嗪10000倍液或每100升水加10毫升(有效浓度25毫克/升),或每亩果园用6克(有效成分1.5克)进行喷雾。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