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2017-08-13 06:13 作者:李先生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主要为害幼芽、茎基部及块茎。幼芽出土前染病腐烂,造成缺苗。出土后染病,植株下部叶子发黄,茎基产生褐色凹陷斑,大小1至6厘米。病斑上或茎基部常覆有紫色菌丝层,有时茎基部及块茎生出大小不等块状或片状,散生或聚生的菌核;病情严重时,可形成立枯或顶部萎蔫或叶片卷曲。
【病因】该病属真菌性病
害,病菌在病薯上或留在土壤中越冬。带病种薯是主要侵染源,病菌发育适宜温度23摄氏度,田间表现与春寒及潮湿条件有关,在播种早或播后土温
较低发病重。【防治方法】
一、选用抗病品种。如渭会、高原系统、胜利1号等较抗病。
二、建立无病留种田,采用无病薯播种。
三、发病重的地区,尤其是高海拔冷凉山区,要特别注意适期播种,避免早播。 四、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10分钟。采收前7至10天停止用药。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