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农药的含义
农药,是农用药剂的简称。根据1997年5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
农药管理条例》,我国对
农药的定义为: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为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二)
农药的分类
农药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根据来源、防治对象、
农药的作用方式等分类。
1.按作用方式分类
(1)
杀虫剂 ① 胃毒剂 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虫体内,使害虫中毒死亡的药剂。如
敌百虫等。这类
农药对咀嚼式口器和舐吸式口器的害虫非常有效。
② 触杀剂 通过与害虫虫体接触,药剂经体壁进入虫体内使害虫中毒死亡的药剂。如大多数有机磷
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
杀虫剂。触杀剂可用于防治各种口器的害虫,但对体被蜡质分泌物的介壳虫、木虱、粉虱等效果差。
③ 内吸剂 药剂易被植物组织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运输,传导到植物的各部分,或经过植物的代谢作用而产生更毒的代谢物,当害虫取食植物时中毒死亡的药剂。如乐果、
吡虫啉等。内吸剂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特别有效。
④ 熏蒸剂 药剂能在常温下气化为有毒气体,通过昆虫的气门进入害虫的呼吸系统,使害虫中毒死亡的药剂。如磷化铝等。熏蒸剂应在密闭条件下使用效果才好。如用磷化铝片剂防治蛀干害虫时,要用泥土封闭虫孔。
⑤ 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 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种:
1) 昆虫生长调节剂。这种药剂通过昆虫胃毒或触杀作用,进入昆虫体内,阻碍几丁质的形成,影响内表皮生成,使昆虫蜕皮变态时不能顺利进行,卵的孵化和成虫的羽化受阻或虫体成畸形而发挥杀虫效果。这类药剂活性高,毒性低,残留少,有明显的选择性,对人、畜和其他有益生物安全。但杀虫作用缓慢,残效期短。如
灭幼脲3号、优乐得、抑太保、除虫脲等
2) 引诱剂。药剂以微量的气态分子,将害虫引诱在一起几种歼灭。此类药剂又分为食物引诱剂、性引诱剂和产卵引诱剂3种。其中使用较广的是性引诱剂。如桃小食心虫性诱剂、葡萄透翅蛾性诱剂等。
3) 趋避剂。作用于保护对象,使害虫不愿意接近或发生转移、潜逃想象,达到保护作物的目的。如驱蚊油、樟脑等。
4) 拒食剂。药剂被害虫取食后,破环害虫的正常生理功能,取食量减少或者很快停止取食,最后引起害虫饥饿死亡。如印楝素、拒食胺等。
这类
杀虫剂本身并无多大毒性,而是以特殊的性能作用于昆虫。一般将这些药剂称为特异性
杀虫剂。
实际上,
杀虫剂的杀虫作用方式并不完全是单一的,多数
杀虫剂常兼有几种杀虫作用方式。如
敌敌畏具有触杀、胃毒、熏蒸三种作用方式,但以触杀作用方式为主。在选择使用
农药时,应注意选用其主要的杀虫作用方式。
(2)
杀菌剂。
① 保护性
杀菌剂。在病原微生物尚未侵入寄主植物前,把药剂喷洒于植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碍病原微生物的侵染,从而使植物免受其害的药剂。如
波尔多液、
代森锌、大生等。
② 治疗性
杀菌剂。病原微生物已侵入植物体内,在其潜伏期间喷洒药剂,以抑制其继续在植物体内扩展或消灭其为害。如
三唑酮、
甲基硫菌灵、乙磷铝等。
③ 铲除性
杀菌剂。对病原微生物有直接强烈杀伤作用的药剂。这类药剂常为植物生长不能忍受,故一般只用于播前土壤处理、植物休眠期使用火种苗处理。如石硫合剂、福美胂等。
(3)
除草剂。
选择性
除草剂。这类
除草剂在不同的植物间有选择性,即能够毒害或杀死某些植物,而对另外一些植物较安全。大多数
除草剂是选择性
除草剂。如除草通、敌草胺等均属于这类
除草剂。
灭生性
除草剂。这类
除草剂对植物缺乏选择性,或选择性很小,能杀死绝大多数绿色植物。它既能杀死杂草,也能杀死作物,因此,使用时须十分谨慎。
百草枯、
草甘膦属于这类
除草剂。一般可用于休闲地、田边与坝埂上灭草。用于田园除草时一般采用定向喷雾的方法。
2.根据防治对象分类 可分为
杀虫剂、
杀螨剂、
杀菌剂、杀线虫剂、
除草剂、
杀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1)
杀虫剂。用于防治害虫的药剂。如
吡虫啉、
敌敌畏等。
(2)
杀螨剂。用于防治害螨的药剂。有专一性
杀螨剂(如尼索朗、
克螨特等)和兼有杀虫作用的杀虫
杀螨剂(如
甲氰菊酯、哒螨酮等)。
(3)
杀菌剂。用于防治植物病原微生物的药剂。如
波尔多液、
百菌清等。
(4)
除草剂。用于防除园田杂草的药剂。如敌草胺、
异丙草胺、
百草枯等。
(5)杀线虫剂。用于防治植物病原线虫的药剂。如威百亩等。
(6)
杀鼠剂。用于防治害鼠的药剂。如敌鼠钠盐、氟鼠酮等。
(7)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发育的药剂。如
赤霉素、
乙烯利等。
3、根绝
农药来源分类
农药按来源可分为矿物源
农药、生物源
农药和化学合成
农药三大类。
(1)矿物源
农药。矿物源
农药时指由矿物原料加工而成,如石硫合剂、
波尔多液、
王铜(碱式氯化铜)、机油乳剂等。
(2)生物源
农药。生物源
农药时利用天然生物资源(如植物、动物、微生物)开发的
农药。由于来源不同,可以分为植物源
农药、动物源
农药和微生物
农药。
① 植物源
农药。植物源
农药是天然植物加工制成,如除虫菊素、烟碱、鱼藤酮、川楝素、油菜素内酯等。此类
农药一般毒性较低,对人、畜安全,对植物无药害,有害生物不易产生抗药性。
植物源
农药还包括植物体
农药。主要指转基因抗有害生物或抗
除草剂的作物,如我国已经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抗虫棉等。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抗病虫害及杂草的园林植物将会被广
泛应用。
② 动物源
农药。动物源
农药主要分三大类:一是动物产生的毒素,它们对害虫有毒杀作用。如海洋动物沙蚕产生的沙蚕毒素是最典型的动物毒素,已成为
杀虫剂的一大类型。二是由昆虫产生的激素,包括脑激素、保幼激素、蜕皮激素等。它们具有调节昆虫生长发育的功能。昆虫信息素又称昆虫外激素,具有引诱、刺激、抑制、控制昆虫摄食或交配产卵等功能。三是动物体
农药,指商品化的天敌昆虫、捕食螨及采用物理或生物技术改造的昆虫等。我国对赤眼蜂、蚜茧蜂、丽蚜小蜂等多种天敌昆虫的研究及应用已取得了进展。
③ 微生物
农药。微生物
农药包括农用抗生素和活体微生物。农用抗生素是由抗生菌发酵产生的,具有
农药功能的代谢产物。如多抗霉素、浏阳霉素、阿维菌素等。活体微生物
农药时有害生物的病原微生物活体。如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鲁保1号等。微生物
农药一般对植物无药害,对环境影响小,有害生物不易产生抗药性。
随着人们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生物
农药的种类和需求量也将会不断增长。
(3)化学合成
农药。化学合成
农药时由人工研制合成的
农药。合成
农药的化学结构非常复杂,品种多,品种多,生产量大,应用范围广。现已成为当今使用最多的一类
农药。目前园艺、果树、花卉生产中使用的
农药大都属于这一类。要增加更多适合“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需求的
农药新品种,提高质量,更有效地消灭病、虫、草等各类有害生物。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