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2 21:51 作者:李先生
【讯】山东农业大学储昭辉团队联合华中农业大学严建兵课题组,成功从玉米中克隆得到针对纹枯病的抗病基因,并揭示了该型基因产物增强植物抗病性的新机制。
相关科研成果已被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于9月30日刊发。
新华社报道,据农学专家介绍,纹枯病是严重威胁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生长的农田病害,近年来其在玉米作物的发病面积也有所增多,有的年份达到70%以上。
由于纹枯病通常从植物基
部叶鞘开始发生,隐蔽性较强,发病严重时导致整株作物枯死。纹枯病还具有较强的顽固性,科学界近年来未能在此取得实质性进展。
储昭辉科研团队利用玉米重组自交系自然群体,调查了318份重测序的玉米自交系接种纹枯病菌5天后的病斑长度,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方法获得相关科研数据。在进行数据比对、筛选、鉴定后,科研团队发现ZmFBL41基因与抗性的关联最为显著。在ZmFBL41基因内部两个关键氨基酸变异后,木质素可源源不断填补细胞壁,从而增强植物自身的抗病性。
科研团队成员表示,这一成果将为水稻、玉米以及其他作物抗纹枯病遗传研究与改良提供靶标。所发现鉴定的抗性资源,可直接用于改良和培育纹枯病抗性优良玉米新品种,为玉米和水稻等作物的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资源和有效途径。
中国是世界主要的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并且在国际玉米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随着中美贸易战的爆发,玉米的进口也受到了很大的波及和影响。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