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2 21:50 作者:李先生
最全的大小麦病虫害防治之【杀菌剂】汇总
承接之前写过的玉米、水稻系列,今天把小麦杀菌剂部分补充进来,玉米、水稻、小麦等这几个系列整体写了各作物种子的价格、种子品种过审的名称、病虫害预防,可点击「种子价格和审定品种」玉米、水稻、小麦、大豆、花生等集合汇总来查看。
本文分为两部分:一、常见的杀菌剂种类 二、杀菌剂对应的使用方法
一、常见的杀菌剂种类
广谱性杀菌剂
福美双
灭菌丹
咪酰胺
咪菌腈
粉唑醇
三唑醇
环丙唑醇
腈菌唑
高效烯唑醇
丙环唑
已唑醇
保护性杀菌剂
灭菌丹
硅噻菌胺
预防和治疗性
呋菌胺
呋酰胺
邻酰胺
菌核净
萎锈灵
噻酰菌胺
灭锈胺
十三吗啉
拌种灵
环丙唑醇
三唑酮条锈病、白粉病、全蚀病、白秆病、纹枯病、叶枯病、根腐病、散黑穗病、坚黑穗病、丝黑穗病、光腥黑穗病等。)
保护和治疗性
克菌丹
丁苯吗啉
戊唑醇湿拌种剂,一般发病情况下,用药剂10克/10千克拌小麦种子,防治大麦散黑穗病、小麦网腥黑穗病)
咪酰胺、粉唑醇、三唑醇、腈菌唑、高效烯唑醇、烯唑醇、丙环唑、已唑醇、多菌灵、多抗霉素
二、杀菌剂的使用方法
福美双
防治小麦腥黑穗病、根腐病、秆枯病,大麦坚黑穗病,每50千克种子用50%可湿性粉剂150克拌种;
防治小麦赤霉病、雪腐叶枯病、根腐病的叶腐和穗腐、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
不能与铜、汞制剂及碱性药剂混用或前后紧接使用。
防治麦类黑穗病:50%可湿性粉剂200克加水4千克拌种100千克,然后闷种6小时
防治麦类赤霉病:每亩用湿性粉剂70~100克,加水40~50千克,在破口期喷雾,隔7天再施药一次。
不能与含铜制剂、碱性药剂混用;
甲基硫菌灵与多菌灵、苯菌灵有相互抗性,不能与之交替使用或混用;
不能长期单一使用,应与其他类杀菌剂轮换使用或混用;
作物收获前2周必须停止使用。
防治麦类锈病,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6天喷药1次,一般喷2~3次;
不能与铜制剂碱性农药混用,以免降低药效;
呋菌胺
防治小麦光腥黑穗病,用25%液剂300毫升拌种100千克;
防治大麦及小麦散黑穗病,用25%液剂200~300毫升拌种100千克;
邻酰胺
防治小麦纹枯病,在发病初期,用25%邻酰胺胶悬剂200~320克/亩兑水40~50千克喷雾,间隔10天,连续喷2~3次。在发病初期,用25%邻酰胺胶悬剂200~320克/亩兑水40~50千克喷雾,间隔10天,连续喷2~3次。
灭菌丹
防治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在发病早期,用50%可湿性粉剂200~400倍液喷雾;
灭菌丹不可与油类乳剂、碱性药剂及含铁物质混用或前后连用。
克菌丹
防治麦类锈病和赤霉病,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150~200克/亩兑水40~50千克喷雾
克菌丹可与多数常用农药混用,不能与碱性药剂混用。
萎锈灵
防治麦类黑穗病,20%萎锈灵乳油500毫升拌种100千克;
防治麦类锈病,发病前至发病初期,用20%萎锈灵乳油187.5~375毫升/亩兑水40~50千克喷雾,间隔10~15天1次;
20%萎锈灵乳油100倍液对麦类可能有轻微的危害,药剂处理过的种子不可食用或作饲料,勿与碱性或酸性药品接触;
噻酰菌胺
防治小麦白粉病,发病前期,用24%悬浮剂600倍液喷雾。
十三吗啉
防治小麦白粉病,在发病早期,用75%乳油35毫升/亩兑水50~80千克喷雾,喷雾量人工每亩20~30千克,拖拉机每亩10千克,飞机1~2千克,间隔7~10天再喷1次;
防治小麦散黑穗病、根腐病,用2.5%悬浮种衣剂5~15毫升/100千克种子拌种;
防治小麦纹枯病,用2.5%悬浮种衣剂150~200毫升/100千克种子拌种。
种子处理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散黑穗病、小麦纹枯病、小麦全蚀病、小麦腥黑穗病、大麦散黑穗病、大麦纹枯病等。
①防治小麦纹枯病,用2%戊唑醇湿拌种剂100~200克/100千克种子包衣;
②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30~60毫升/100千克种子包衣;
③防治小麦全蚀病,用25%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
④防治大麦纹枯病,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25~50毫升/100千克的种子包衣。
拌种处理过的种子播种深度以2~5厘米为宜,避免处理过的种子与粮食、饲料等混放,药剂对水生物有害,避免污染水源。
咪酰胺
防治小麦赤霉病,小麦抽穗扬花期,用25%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
防治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用25%乳油50~60毫升/亩兑水40~50千克喷雾,视病情,6~7天再喷1次;
防治大麦散黑穗病,播种前用25%乳油3000倍液浸种48小时,随浸随播;
粉唑醇
防治麦类黑穗病,用12.5%乳油200~300毫升/100千克种子拌种;
防治麦类白粉病,在茎叶零星发病至病害上升期,或上部三叶发病率达30%~50%时开始喷药,用12.5%乳油50毫升/亩,兑水40~50千克喷雾;
防治麦类锈病,在麦类锈病盛发期,用12.5%乳油33.3~50毫升/亩,兑水40~50千克喷雾。
三唑醇
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用10%干拌种剂300~375克/100千克种子或15%干拌种剂200~250克/100千克拌种;
防治小麦腥黑穗病、秆黑粉病、散黑穗病,每100千克种子用25%干拌种剂120~150克/100千克或15%干拌种剂30~60克/100千克拌种;
防治春大麦散黑穗病、大麦网斑病和白粉病、燕麦散黑穗病、麦叶斑病、小麦网腥黑穗病、根腐病,用25%干拌种剂80~120克/100千克种子;
三唑醇高剂量对玉米出苗有影响,拌种时需加入适量水或其他黏着剂。
腈菌唑
防治小麦白粉病,用25%乳油8~16克/亩兑水75~100千克,相当于6000~9000倍液,混合均匀后喷雾。于小麦基部第一片叶开始发病即发病初期开始喷雾,共施药两次,两次间隔10~15天。持效期可达20天;
防治麦类散黑穗病、网腥黑穗病、坚黑穗病、小麦颖枯病、大麦条纹病和网斑病等土传或种传病害,用25%乳油25~40毫升/100千克种子拌种。
腈菌唑持效期长。
高效烯唑醇
防治小麦黑穗病,用12.5%可湿性粉剂160~240克/100千克种子拌种;
防治小麦白粉病、条锈病,用12.5%可湿性粉剂120~160克/100千克种子拌种;
不可与碱性农药混用。
防治小麦黑穗病,用12.5%可湿性粉剂160~240克/100千克种子拌种,湿拌和干拌均可;
防治小麦白粉病、条锈病,用12.5%可湿性粉剂120~160克/100千克种子拌种;
防治小麦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云纹病、叶枯病、感病前或发病初期用12.5%可湿性粉剂12~32克/亩,兑水50~70千克喷雾;
不可与碱性农药混用,不宜做地面喷洒使用,与作用机制不同的其他杀菌剂轮换使用。
防治小麦根腐病,用25%可湿性粉剂300~500克/100千克的种子拌种;
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用25%可湿性粉剂200~500克/100千克的种子拌种;
防治光腥黑穗病、黑穗病、白秆病、锈病、叶枯病和全蚀病等,用有效成分30克拌100千克的种子拌种;
防治大、小麦、燕麦和稞麦的锈病、白粉病、云纹病和叶枯病等,用8.75克/亩兑水或25%可湿性粉剂24~64克/亩兑水60千克,均匀喷施;
三唑酮是低毒农药,但无特效解毒药剂,可与除强碱性药以外的一般农药混用,安全间隔期为20天。拌种处理时,要严格控制用量,特别是麦类种子,避免影响出苗。
丙环唑
防治小麦全蚀病,用25%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或0.1%闷种;
防治小麦纹枯病,用25%乳油20~30毫升/亩,进行喷雾,每亩喷水量人工不少于60升,拖拉机10升,飞机1~2升,在小麦茎基节间均匀喷药;
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根腐病、叶枯病、叶锈病、网斑病、燕麦冠锈病、眼斑病、颖枯病,大麦叶锈病、网斑病,在发病初期用25%乳油35毫升/亩,兑水50千克喷雾;
已唑醇
防治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用5%已唑醇悬浮剂20~30毫升/亩兑水40~50千克喷雾;
防治小麦锈病,发病初期用5%已唑醇悬浮剂30~40毫升/亩兑水40~50千克喷雾;
施药时不宜随意加大剂量,否则会抑制作物生长。
防治麦类黑穗病,用40%悬浮剂25毫升兑水4千克均匀喷洒100千克麦种,再堆闷6小时后播种;
防治小麦赤霉病,在始花期,用40%可湿性粉剂121.7克/亩,加水50千克,均匀喷雾,或40%悬浮剂100~120毫升/亩兑水40~50千克喷雾,间隔7~10天再施药1次;
多菌灵可以和一般杀菌剂混用,不能与铜制剂混用,与杀虫、杀螨剂混用时要随混随用;
多菌灵为单作用点杀菌剂,病原菌易产生抗性,如灭霉菌、恶苗病菌、黑星病菌等。
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用3%悬浮种衣剂200~400毫升/100千克种子;
防治小麦腥黑穗病,用3%悬浮种衣剂67~100毫升/100千克种子;
防治小麦矮腥黑穗病,用3%悬浮种衣剂133~400毫升/100千克种子;
防治小麦根腐病、纹枯病、颖枯病,用3%悬浮种衣剂200毫升/100千克种子;
防治小麦全蚀病、白粉病,用3%悬浮种衣剂1000毫升/100千克种子;
防治大麦病害,用3%悬浮种衣剂100~200毫升/100千克种子;
宜与铜制剂混用,如需要与铜制剂混用,则要加大苯醚甲环唑10%以上的药量。为了确保防治效果,在喷雾时用水量一定要充足,果树全株均匀喷药。
苯醚甲环唑施药时间宜早不宜迟,应在发病初期进行喷药效果最佳。
可与其他杀菌剂混用,相关复配制剂如:
福美双+三唑酮+多菌灵:防治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棉花红腐病
福美双+多菌灵+硫黄:防治小麦赤霉病
福美双+萎锈灵:防治小麦散黑穗病
甲基硫菌灵+灵氟环唑:防治小麦白粉病
甲基硫菌灵+福美双+硫黄:防治小麦赤霉病
戊唑醇+腈菌唑:防治小麦全蚀病
腈菌唑+三唑酮:防治小麦白粉病
腈菌唑+戊唑醇:防治小麦全蚀病
三唑酮+硫黄:防治小麦白粉病
三唑酮+氧乐果:防治小麦白粉病、小麦蚜虫
多菌灵+氟环唑:防治小麦赤霉病
多菌灵+甲拌磷:防治小麦纹枯病、小麦地下害虫
多菌灵+吡虫啉+三唑酮:防治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小麦蚜虫
文章参考:孙家隆和齐军山「现代农药应用技术-杀菌剂」化学工业出版社
感谢您的阅读
???右上角点击关注【新麦农】小编不迷路,更多农业信息和知识分享给大家~
友情提示:防止文中提到的方法后期用到,可点击下方【☆】图标收藏,后面可在【我的-收藏】里查看。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