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2 18:39 作者:李先生
小麦出苗后出现苗稀、苗黄、枯死现象,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其实每年冬春季节,特别是小麦播种出苗后,都会有这种问题,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一、有些地块尤其是秸秆还田的地块未压实或整地粗糙、土坷垃较大,易造成麦苗根系悬空,水分、养分相对缺乏,引起麦苗黄小瘦弱,也会造成小麦出苗不齐,稀疏。
二、播种密度过大时会造成小麦群体过大,影响到小麦光合作用,养分供应不足,导致叶片发黄。麦苗过于稠密,麦苗之间发生争肥、争光、争水等现象,导致黄弱苗。应受到根据时节、温度适量播种。
三、播种过深引起麦苗发黄。由于播种过深,造成麦苗根系发育不良,麦苗瘦弱。
四、施肥不当引起的麦苗发黄。农家肥、豆饼等有机肥没有充分腐熟,种肥使用过多,施肥位
置与种子太近,幼苗、种子易被烧伤,致使叶片或叶尖发黄。五、土壤干旱引起的麦苗发黄。主要发生于抢墒播种,在墒情不足的情况下未浇水的麦田。
六、玉米秸秆还田,可以起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现在秸秆还田量大,耕层一般都不足20厘米,使田间部分小麦出苗后根系扎在疏松秸秆上,难以从土壤中吸收养分,造成麦苗发黄。因此提倡深耕深翻,每隔3年应深耕一次,深度达25厘米。此外,秸秆还田未补充氮肥也会引起麦苗发黄,施用秸秆腐熟剂的地块没有增施氮肥,易出现秸秆与麦苗争氮现象。
七、地下害虫也可以危害小麦造成黄叶,如金针虫、蛴螬等。防治方法是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
八、根腐病、纹枯病、土传花叶病等病害引起的麦苗发黄。小麦病虫害主要有纹枯病、全蚀病和根腐病三种。它们都是真菌病害,发生初期都能表现黄叶,但病斑发生的部位和病斑形状有所不同。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全蚀病主要危害茎基部和根部;根腐病只发生在根部。它们都是依靠土壤传播的病害。
九、药害引起的麦苗发黄。1. 拌种量大,造成叶片黄死;2. 上茬作物除草剂残留,如农民在玉米上施用烟嘧磺隆类除草剂,即便正常用量的话,也要与后茬种植小麦间隔3个月以上,才能保证对小麦没有影响。
十、缺素症引起的麦苗发黄。缺磷、缺氮、缺锰、缺钾均会导致小麦发黄。
缺氮型发黄 小麦缺氮植株矮小细弱,分蘖少而弱,幼苗叶片进而发黄、叶尖枯萎,叶下部老叶发黄枯落。其原因一般是由于播种过早、砂性田、基肥施得不足而分蘖肥施得不及时,且用肥量少,最容易出现麦苗发黄。其补救办法是:如小麦苗期缺氮可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开春后缺氮发黄。可于返青期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起身或拔节期每亩再追施尿素12~15公斤。也可在麦苗见黄时,叶面喷肥,用2%浓度的尿素液喷肥2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
缺磷型发黄 小麦缺磷,次生根极少,分蘖少,叶色暗绿,叶尖黄,新叶蓝绿,叶尖紫红,如不及时补救,将导致穗小粒少,子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麦苗缺磷,每亩可沟施过磷酸钙45~50公斤,也可叶面喷施补肥,每亩喷施3%过磷酸钙水溶液60公斤,间隔7~10天,连喷2~3次。
缺钾型发黄 缺钾发黄的麦苗常先从老叶的尖端开始,然后沿着叶脉向下延伸,黄斑部分明显,呈镶嵌状发黄。黄叶下披,后期贴地,病苗茎秆细小而瘦弱,易早衰、易倒伏。缺钾麦田,可在小麦苗期,每亩沟施氯化钾或硫酸钾7.5~10公斤,也可每亩施草木灰30~50公斤;在小麦生长中后期,每亩叶面喷施10%草木灰浸出液,或0.2%~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60公斤,连喷2~3次,间隔期7~10天,防治效果十分显著。
十一、土壤贫瘠、质量差引起的麦苗发黄 。土壤贫瘠、土壤保肥能力差、播种时底肥不足,麦苗因长期缺肥而变黄。
十二、土壤板结引起的麦苗发黄。土壤板结造成通气性不良,使麦苗根系活力变差,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导致叶黄而小,分蘖不能按时出现。
十三、持续低温,光照时间少,小麦苗情整体较弱,受低温冻害影响表现出叶黄。防治措施是寒流到来之后加强管理,喷施叶面肥。
预防小麦苗期苗黄、苗稀、死苗的方法:
1、正确选购品种
不要贪图便宜,也不要大规模种植新品种,最好是去老农资店里,那些已经推广成熟的品种。
2、整地
在进行整地前,我们要对前茬作物秸秆进行粉碎处理,粉碎长度不超过5厘米,且若是秸秆多的地方要及时散开,深翻后掩埋,然后旋耕整地、耙实土壤,结合整地施入适量氮肥,避免秸秆腐熟过程中与麦苗争氮。
3、排水保墒
注意清沟理墒,保证涝能排、渍能降。在土壤湿度适宜时,适宜使用顺麦行中耕松土,这样可以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地温,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同时提高根系吸收能力。
4、做好病虫害防治
入冬后天气转冷,地下害虫危害减轻。防治地下害虫,播种前可采用药剂拌种、土壤处理方法,出苗后可药剂灌根或撒施毒土等。防控小麦苗期病害,关键是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可通过种衣剂进行预防。
管理冬小麦措施
1、浇水补墒,踏实土壤。促进小麦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确保根系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养分。及时补施适量氮素肥料,建议在秸秆还田的同时,亩施尿素10-15公斤。
2、控制播种深度。保持3-4cm的播种深度,防止过深或过浅。
3、除治病虫害。防治蚜虫、灰飞虱、叶蝉,首先要铲除田埂地头杂草,破坏害虫的栖息场所,其次用50%氧化乐果稀释1000倍进行喷雾;防治红蜘蛛亩用达螨灵50—100毫升,对水30—40公斤喷雾。
4、及时拔除田间杂草,或者喷施除草剂进行杂草防治。
5、适时追肥。在出现苗黄、苗弱的地块,返青期及时追施高氮肥料,如金正大增效尿素36-6-6,每亩20-30公斤,补充养分,促进麦苗由黄转绿。
6、根外喷肥。用1-2%的尿素水溶液或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补充营养,减轻黄化。
来源:好农资网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