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7 10:39 作者:李先生
节节麦是世界性的恶性杂草,1996年节节麦在魏县始见,之后逐年增多,一般5~10株/平方米,高者达28株/平方米。该杂草多发生在高水肥麦田,由于适应性强、繁殖量大,防治不力,加之对种子管理不当,致使节节麦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渐加重,严重影响小麦生产安全。
一、发生特点。
一是出苗深度不同。据在大田调查,发芽出苗的节节麦种子主要集中在3~8厘米的土层中。
二是出苗期长。冬小麦田节节麦出苗有2个主要时期:秋季出苗期,主要在小麦播种之后15~20天,于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形成冬前出苗高峰,此期间出苗的杂草约占总数的70%;翌年2月下旬至3月,仍有部分出苗。
三是以幼苗或种子越冬。节节麦在冬小麦田主要以幼苗越冬,也可以种子越冬。秋季出苗的节节麦冬前产生分蘖,一般分蘖3~4个,多者10个以上。分蘖幼苗和单株幼苗都可以越冬,很少死亡。翌年春季气温回升后,未出苗的种子还可出苗,越冬幼苗还可产出分蘖。主茎和分蘖一般都能抽穗结籽。
四是生命力强。节节麦的分蘖能力强,生长旺盛。据调查,春季节节麦一般每株10~20个分蘖,最多达每株36个分蘖。且节节麦的发生量随水肥条件的改善而增加。
二、发生原因。
①小麦收割机的长途跨区作业是节节麦传播的重要媒介。
②更换新品种的同时难免有新的杂草种子侵入和传播。1996年以前,节节麦在本地麦田极为少见,后因从节节麦发生区大量引种、调种,造成扩散蔓延。
③粗放的耕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节节麦的发生。本地是小麦—玉米两熟制,粮田很少与其他作物轮作。小麦收获后,免耕贴茬种植玉米,节节麦种子大部分分散落于地表。秋收后普遍使用机耕,由于耕层浅,很少深翻,节节麦种子大多分布在土壤的浅表层,给它的出苗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另外,在防除时,只防大田杂草,不防田边、渠边、道边、地头杂草。节节麦成熟后通过风、浅灌等侵入农田。还有许多农户在后期拔除时,节节麦已基本成熟,把节节麦随意堆积在田边、地头、道边,草籽成熟后继续流入大田。
④随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再入农田。有些农民将从麦粒中清捡出来的节节麦种子直接倒在猪、羊、鸡等家禽、家畜圈内,或用未加工粉碎的节节麦种子饲喂家禽(畜),致使部分未经腐熟的农家肥中有节节麦的草籽。
⑤节节麦种子能够在本地越夏,且不断积累,加重了危害。节节麦种子成熟后自然脱落到土中,越夏休眠存活。每穗结籽20~30粒,田间自然脱落率80%,经越夏后的自然出苗率为65%,由零星发生至严重危害只需经过2~3年的时间。
⑥单一除草剂品种的长期使用,使麦田杂草群落发生了演变。本地麦田原来的主要杂草为播娘蒿、芹菜等阔叶杂草,苯磺隆之类的除草剂的长期使用,使原有早草得到控制,而致使禾本科杂草节节麦次要杂草上升为主要杂草,成为当地麦田的恶性杂草。
三、防治技术。根据小麦田节节麦的发生危害特点和防治实践,在防治上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积极推广冬前化学除草技术等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措施。
①精选麦种,杜绝种子传播。节节麦靠种子传播,控制蔓延必须先严守种子关。调运种子必须进行检疫,凡混杂有节节麦的种子,都必须进行精选,以杜绝草籽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