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网_提供实用农业种植技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晚稻后期田管技术意见

2017-8-11 11:57| 发布者: 李先生| 查看: 66| 评论: 0

  一、后期禾苗长势分析

  1、有利因素:

  一是稳定我区今年晚稻插植面积24.63万亩,为提单产增总产打下良好基础,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二是品种布局合理,大面积种植高产优质品种,常规稻占80%,优质率达99%,适应市场需求;三是早插早管,各项增产技术措施落实到位,适期控苗,及时露晒田,生长势头好,搭起了高产禾架;四是中期禾苗生长能落实好狠抓病虫鼠害防治和施好中期肥料,促进大面积禾苗生长平衡,达到了稳产高产的各项生长指标。

  2、存在问题:

  一是迟插部分禾苗有可能在抽穗扬花期遇上“寒露风”或秋冷天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实率从而降低产量,这部分禾苗应列入重点管理;二是山区片禾苗必须密切关注天气状况,注意出现旱情,及时做到“未雨绸缪”;三是后期病虫鼠害将会影响产量,特别注意中期对矮缩病防治不力和老鼠为害造成的减产禾田,后期防止稻飞虱“穿顶”和穗颈瘟“吊颈”;四是部分禾苗后期将会出现“营养不良”而减产,所以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二、后期田管措施

  1、合理施肥,增穗保粒

  后期水稻植株生长的营养水平高与低,直接影响到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影响亩产量,所以后期缺肥的禾苗要适量补施肥料,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达到提高亩产量。禾苗是否要补施肥料,要看禾苗长相而定,一般缺氮的禾苗顶部叶片“以黄为主,黄中带青”,这类禾苗施肥应以氮为主,搭配钾肥混合施用,氮钾比例以1:1为适宜,一般亩用尿素2.5-3公斤加氯化钾2-2.5公斤混合撒施。如缺钾的禾苗,叶片上部会出现“黄中带赤”色泽,并有褐色斑点,这类禾苗施肥可采用“重钾轻氮”,氮钾比例以1:1.7为最佳,一般亩用尿素3公斤加氯化钾肥4公斤混合撒施,或亩施水稻氮、钾复合肥7-8公斤,效果最好。施肥时要灌回薄水层,以提高肥料效应和效益。

  根据近日田间调查分析,在山区片、丘陵片的垌田,梯田、沙土田有部分禾苗转赤变黄,“后劲不足”,应在齐穗后至灌浆初期补施肥料;低塱田、壤土田和蔬菜豆类迹地的禾苗长势青绿,营养水平已达标,不宜再施肥料,以免“弄巧反拙”。建议喷施叶面液肥,一般每亩用尿素0.5公斤加磷酸二氢钾100-150克兑水50-60公斤,混合均匀后用喷雾器喷施,在灌浆初期连喷2次(间隔期6-7天),可防止早衰,促进籽粒灌浆成熟,从而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达到投入少,产出高的效益。

  2、科学用水,促根防倒

  晒田要适度,苗数过多和叶色浓绿的田块可重晒,其它田块可露田轻晒、多次晒田。复水后坚持“以润为主,以水调气,水气平衡”的原则科学管水,做到湿润孕穗,有水抽穗,干湿交替灌浆壮籽,切忌断水过早,防止后期早衰,这点尤其是在山区片要特别注意。后期管水建议采取干干湿湿灌溉方式,一般只灌跑马水,不留水层,既要保持土壤湿润,又要增加土壤中的氧气,改善根系范围的生态环境,增强根系活力。

  3、狠抓病虫鼠害防治

  狠抓后期病虫鼠害防治是晚稻增产的保证。根据近日植保站的田间调查来看,当前晚稻的主要病虫害表现为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三化螟、稻叶瘟为主,部分田块出现细菌性条斑病,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时还应密切关注矮缩病及灭鼠工作。在防治措施上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参照高要区“农作物病虫情报”的预测预报,及时防治病虫鼠害,确保晚稻增产,农民增收。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上一篇:红小豆的种植方法及田间管理
  一、后期禾苗长势分析  1、有利因素:  一是稳定我区今年晚稻插植面积24.63万亩,为提单产增总产打下良好基础,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二是品种布局合理,大面积种植高产优质品种,常规稻占80%,优质率达99%,适应市场需求;三是早插早管,各项增产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
下一篇:豆角高产栽培技术
  一、后期禾苗长势分析  1、有利因素:  一是稳定我区今年晚稻插植面积24.63万亩,为提单产增总产打下良好基础,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二是品种布局合理,大面积种植高产优质品种,常规稻占80%,优质率达99%,适应市场需求;三是早插早管,各项增产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耕种帮种植网|茶叶知识|养鱼技术|肥料价格|农药价格|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5-1 04:52 , Processed in 5.05482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