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园林绿化育苗的好时候。这个时期的光照和温度非常适合育苗。但在苗期,幼苗往往会发生猝倒病,最终导致幼苗死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今天,边肖就在这里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春季育苗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有效减少猝倒的发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图为正在育苗的人们。
一、苗圃幼苗猝倒病主要有哪些症状类型?在我国南北方大部分苗圃的育苗过程中,每年因猝倒而死苗的不在少数。其主要症状类型在幼苗的不同阶段均不相同,可分为种芽腐病、茎叶腐病、塌苗病和根腐病四大类。
图为健康的松树幼苗。
1.种子芽腐型
这种症状主要出现在幼苗播种到出苗期间,种子芽被土壤中的病菌侵染,从而导致种子芽腐烂。
它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苗床会缺苗或断垄。出现这种症状的主要原因是苗床土壤太硬或太湿。
2、茎叶腐烂型
这种症状主要发生在幼苗出土期间或之后。新出土的幼苗被病菌感染,幼苗的茎叶腐烂。
它最明显的特点是腐烂的茎叶上会有灰白色的菌丝体。出现这种症状的主要原因是播种时种子过密,或者种子出土期间土壤湿度过高,没有及时揭开地膜,遇到连续阴雨天气。
图为幼苗猝倒的几种状态。
3.幼苗塌陷型
这种症状类型主要发生在幼苗出土后,嫩茎木质化之前。此时幼苗的茎比较嫩,没有木质化,根茎非常适合病菌的入侵。这时如果感染病菌,幼苗的基部会在水中腐烂。
它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幼苗倒伏速度快,倒伏时幼苗的叶片还是绿色的。出现这种阳性症状的主要原因是幼苗的根系比较幼嫩,或者是持续的阴雨天气,比如中国南方五六月份的雨季。
图为辣椒苗淬火后叶片仍呈绿色。
4.根腐枯萎型。
这种症状类型主要出现在幼苗出土后2个月,根部已经木质化。此时,如果病原菌侵入幼苗根部,导致根皮层变色腐烂,幼苗就会枯萎死亡。
它最明显的外观特征是幼苗开始枯萎,然后枝叶开始干枯变黄,最后死亡。而且它们死的时候并不是倒下,而是站着死的,这也是其枯萎病名称的由来。出现这种症状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消毒灭菌工作不到位,幼苗种植过密,土壤湿度过高,通风不好。
二、苗木猝倒病的发病规律:1.主要感染哪些苗?
苗木立枯病主要发生在一年生以下的苗木,出土一个月左右的苗木最为严重。
2.主要诱发条件有哪些?
图为正在浇水的秧苗。
湿度大是造成秧苗立枯的主要原因之一,下雨时要做好苗床通风工作。另外,育苗的土壤太硬,选择的苗圃地势低洼易积水,种子和芽播得密,播后土壤厚等等。,所有这些都可能诱导幼苗猝倒。
再者,如果苗圃发生了猝倒病,而在本次育苗前没有对土壤进行彻底消毒,或者给幼苗施用了没有完全分解的有机肥,都会使幼苗更容易发生猝倒病。
3.猝倒在什么条件下会广泛传播?
苗木立枯病的传播和流行会随着空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和降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并逐渐蔓延。
所以在4-6月的雨季,一定要做好苗圃的排水通风工作。
三、如何预防苗木幼苗猝倒病的发生?1.正确地选择土地,彻底地耕种它。
图为现场正在整理。
在选择苗圃地时,要选择地势高、土质疏松、排水良好、采光通风好、无粘重的土地。此外,不要选择旧苗床,或有病史的土地。
整地时要深耕,然后碎土。最好掺一些细沙。
或者育苗基质,使土壤更加疏松透水,避免土壤板结。对于地势较低容易积水的苗圃,要在苗床周围做好排水沟。图为正在育秧的秧农。
一些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可以作为底肥施入土壤,可以给幼苗的苗床补充足够的养分。后期可采用叶面肥进行追肥。
2.给种子和土壤消毒。
用于土壤消毒的有五氯硝基苯、代森锰锌、二磺酸钠等。一般都是混合使用,但是单一使用效果不是很好。然后与细沙混合制成药土,撒在幼苗的苗床上。也可以用福尔马林熏蒸苗床,但这种方法需要在播种前两三周进行,覆盖一周后揭盖,然后给苗床足够的时间挥发药效。
图为整理秧苗过程中的苗床。
催芽播种前,一般要对种子进行消毒。最常用的方法是用2%~3%的高锰酸钾对种子进行消毒。种子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半小时左右,然后取出密封半小时。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阴干后再做其他处理。
2.日常管理
图为正在观察的红叶石楠幼苗生长情况。
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苗床的湿度检查和通风;同时要定期对苗木喷洒多菌灵、代森锰锌、多菌灵进行防病。
3.如何防治苗猝倒病?
对于发生立枯病的幼苗,可拔除严重病株。
如果苗床土壤潮湿,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配制的药土。可以撒在幼苗的根茎上,在治病的同时可以降低苗床的湿度。
如果苗床比较干燥,可以给幼苗苗床喷洒一些化学药剂,比如晚疫病菌、多菌灵,或者用这些化学药剂进行灌溉。
另外,如果可能的话,播种的时候尽量避开幼苗发芽后一个月你当地的雨季,可以大大减少幼苗立枯病的发生。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点关于春季育苗的知识。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