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小菜蛾以其叶片为幼虫取食,幼虫吃成网状和锯齿状。三龄后,幼虫可将大豆叶片全部吃光,使植株不能结荚,对产量影响很大。
发生规律成虫产卵高峰期为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幼虫为害高峰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9月初,浅黄色的老熟幼虫埋入土中越冬。
成虫生活习性:成虫白天待在室内,晚上出来,有强烈的黑灯倾向。傍晚开始活动,飞行动力强,机动性强。夜间交配时,交配后3天产卵,多数卵散在大豆叶背面。一般在一片叶子上产卵1 ~ 2粒,7天左右即可孵化成幼虫。幼虫:幼虫背光,白天多在叶背或枝、茎上,夜间取食强烈,阴天可全天取食。1-2龄幼虫食量小,一般对植物无害。4龄以后,它们有转移伤害的习惯。5龄幼虫食量剧增,食量占总量的90%以上。幼虫期为30 ~ 35天。
发生条件干旱不利于大豆蛾的发生。植物生长密集、地势低洼、土壤肥沃的淤泥较为严重;早熟大豆品种受害更大。化蛹和羽化期间,如果雨量适中,会发生严重。雨水过多会推迟发生期。
诱杀成虫的防治方法:利用成虫强烈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可以减少大豆田的产卵量,减轻危害。农药防治:防治大豆食心虫幼虫的适宜时间应在3龄前,每亩喷洒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或50%辛硫磷1500倍乳油,每亩50公斤药液。因为幼虫有夜间活动的习性,所以喷洒时间应该在下午5点以后。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