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早春易发生番茄病毒病,导致番茄品质下降,影响实际生产效率。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为减少病虫害带来的危害,现将番茄病毒病的原因、症状、防治措施详细介绍如下:
病毒病的发生有两个原因:一是春季蚜虫、粉虱等害虫大量发生,将一些越冬植物上的病毒病传播到番茄上。二是高温、强光、干旱等不良环境导致植物抵抗力减弱,易患病毒病。
在实际生产中,要注意识别具体症状,对症用药。田间番茄病毒病主要有六种症状。花叶型:叶黄绿色或深绿色斑驳,叶脉透明,叶片皱缩,植株稍矮。蕨叶型:植株的矮叶呈线形,花冠拉长变大。条纹型:可发生于茎、叶和果实上,叶上有暗褐色斑点或云纹,茎上有暗褐色斑块。巨芽顶端和叶腋的芽,要么呈线状,膨大变形,很多不能结果,要么果实呈锥状,又硬又小。卷曲叶型:叶脉间变黄,叶片卷曲,全株萎缩,或丛生过多而不能开花结果。顶形:顶叶变绿或变黄,叶变小,叶萎缩,不定枝丛生。
番茄病毒病的防治:
首先,根据天气情况,掌握室外空气的时间和强度。适当增加放气速率,延长放气时间。在晴朗的早晨,当棚温达到28℃时,放出空气,下午尽可能晚地关闭出风口。温室内夜间温度在果实期应控制在13℃。
二是切断病毒性疾病的传播途径。每隔7-10天喷洒蚜虫、吡虫啉等内吸性强、低残留的化学药剂,杀灭蚜虫、粉虱等。并防止病毒疾病的传播。
三、化学防治:疫霉根、病毒A、抗病毒明矾等。应在番茄发病初期喷施,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结合以上化学药剂,合理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磷酸二氢钾,增强植物抗逆性。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