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化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化肥市场价格一直保持低位。每个肥料发放点都能看到不同品牌的肥料,农民对肥料的选择余地更大空。但据笔者调查,一些农民在购买肥料时,愿意听经销商的介绍,而不是看有效营养成分。结果他们往往因为经销商的误导,买到假冒伪劣的化肥,让他们吃了亏。因此耕种帮建议笔者建议农民在购买肥料时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高科技意味着高成本。
在一些电视广告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化肥生产企业在宣传自己的高科技产品。他们的产品是用新配方、新工艺生产的,有的则声称是用国家专利技术或国外引进技术生产的。农民去厂家指定的经销处买化肥,发现比同量化肥贵10多元。对此,经销商解释说,由于厂家采用高科技生产,其成本高。据笔者调查,在某些情况下,企业的开发成本过高或以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试图向农民灌输一种错误的观念:技术高就等于成本高,成本高价格就应该高。其实大部分厂家的生产技术和产品都是一样的,也有厂家宣传高科技来吸引农民购买化肥。在技术相同的情况下,有的厂家技术力量弱,生产成本更高,但产品不一定高科技。
2.一个新概念等于一个好产品。
随着人们对化肥作用的认识,一些化肥生产企业的营销人员发现,农民已经具备了化肥的基本知识,所以在对化肥进行广告宣传时,不再只是介绍其产品的肥效,而是不断追求新的投诉,用新的概念和术语吸引农民的注意力,比如 控释缓释肥料、 包裹型长效肥料很多新名词,比如这些,因为农民不了解,他们会在经销商的大力宣传下购买这些新概念肥料,但其实是一样的肥料。因此耕种帮建议作者建议农民一定要明确这些新概念肥料的真实作用,明确自己购买肥料的目的是作物所需的N、P、K有效养分。他们说的再好,可利用的养分也不高,达不到增产的目的。
3.高价格是好产品。
俗话说: 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 有的农民为了贪便宜一两元钱,吃过买假肥的亏后,认定高价肥肯定是真的,所以买的时候愿意选择高价肥,认为只有高价肥才能保证质量。最近,笔者在对当地农村化肥市场进行调查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同样一种氮磷钾含量为45%的复合肥,在当地一家大型化肥厂生产每袋65元,而该省另一家化肥厂生产每袋70多元,另一家化肥厂生产每袋80多元。由于价格如此悬殊,当地农民选择外国肥料用于园艺。主要原因在于经销商的炒作和农民来买化肥时的强烈推荐。结果,他们高价出售国外化肥,自己也从中获得高额利润。对此,经销商表示,因为本地肥农很容易知道出厂价,知道自己赚了多少农民,而外地肥是自己配的,价格是自己定的,利润可观。
4.更多的营养是实用的。
有些农民喜欢高效肥料。买肥料的时候不计算先种什么作物,盲目选择高效肥,以为高效肥会让作物高产,会有高回报。事实上,每种作物所需的可利用养分是不同的。如果同一种化肥用在不同的作物上,有的养分可能不足,有的可能过剩。山东省土壤肥料站要求的氮磷钾养分配比为1: 0.45: 0.45,但实际农民投入为1: 0.51: 0.24,造成该省每年浪费化肥120万吨,可见施肥的不合理。虽然化肥标签从去年开始规范了,但是农村还是有一些非法的小厂 游击战 利用农村打假力度不够的情况,他们销售复合肥,有的还标有除NPK有效养分外的各种中微量元素,让农民以为里面有很多养分,从而高价卖给农民二次肥料。
5.多承诺,多服务。
有些农民在买化肥的时候愿意看厂家的承诺,认为只要敢承诺自己的售后服务,就有保障。所以有的厂家推出了各种服务承诺,有的是6项,有的是8项。据笔者调查,很多厂家的承诺都很笼统。比如有的厂家做科学施肥讲座,企业经常在一个县的一两个村举办一两次。当他们举行的时候,他们邀请当地电视台和报纸新闻机构进行广泛的宣传,因此如果你承诺再次进行配方施肥,当农民真正去制造商那里购买配方时,他们得到的大多数是推荐一种化肥给人们购买。没有人知道它是否适合你的土壤和作物;像一些质量承诺,比如一送一送十等。,大部分都很难实现。因此耕种帮建议建议农民在购买化肥时,要想得到厂家承诺的服务,就要与厂家签订服务协议,这样厂家的承诺才能实现。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