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8 04:27 作者:李先生
一、受精期
在作物的一生中,通过巨大的根系不断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以满足不同生长期的需要。但作物在不同的生长期对氮、磷、钾的需求量是不同的,有的时期少,有的时期多。为了节约肥料,提高肥效,应通过施肥时期的选择,充分发挥肥效。
大多数作物有两个关键的施肥时期,一个叫营养关键期,大部分在苗期。对于土壤肥力较低的农田,施用种肥是提高肥效的一种方法。另一种叫做作物营养*效率期,即作物需要更多肥料,施肥效果明显的时期。比如小麦的拔节期、玉米的大喇叭口期、棉花的花铃期都是追施氮肥的关键时期,可以达到较好的增产效果。但具体施肥时间要根据土壤供肥状况和作物生长情况来确定。
二、受精位置
一般来说,决定作物产量的不仅仅是肥料的用量和养分的比例,施肥的方法和位置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耕种帮建议注意施肥方法和位置也是施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无论是铵态氮、硝态氮肥还是酰胺态尿素,都要用土深覆盖。一般来说,深度大于8cm可以减少氨的挥发损失。硝态氮不宜用作基肥,追肥时应防止随水淋失。用于种植玉米、棉花等作物。,追肥时要注意施肥的位置。肥料一般应施在行间或植株侧下方,而不是植株的茎基部,以便及时被作物吸收利用。
三。施肥方法
为了满足作物整个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往往需要多次施肥,一般可以通过基肥、种肥和追肥来实现。具体施肥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对于生长期较长的作物,如小麦、春玉米等,除了施足基肥外,还应分期追肥;对于生长期较短的作物(早稻、蔬菜等。),可采用重施基肥、早追肥的方法;对于土壤肥力较差的农田,除了多施有机肥作基肥外,合理施种肥意义重大,同时要适当追肥;麦茬玉米由于抢收抢种,施基肥来不及,可采用早追肥,重施高氮肥。
施肥方法的选择必须建立在掌握作物的生长和营养特性,以及当地的土壤、气候和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相互合理搭配,形成合力施肥体系。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