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7 16:49 作者:李先生
如何走出施肥误区,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效果,是当前农业生产中值得关注的大问题。
误区一:
碳酸氢铵施用于表面或与水一起使用。
碳酸氢铵容易分解和挥发(因此 胖 说),地表浅施不仅利用率低,而且气温高时氨气容易从土壤中逸出,熏蒸茎叶;随着水的施用,肥料容易附着在农作物的茎叶上,造成不同程度的灼伤,尤其是在清晨。如果浇水量少,肥料容易残留在土壤表面,造成氮素挥发损失。
对策:碳酸氢铵追肥时,沟深施,覆土严密;施肥后,如果土壤水分不足,要及时浇水,提高肥效。有资料表明,碳酸氢铵深施比有水施用可提高利用率10 ~ 30%,增产10%左右,增产8%左右。
误区二:
在表面浅施尿素或施后立即漫灌。
尿素是酰胺态氮肥。施入土壤后,除一小部分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外,大部分在土壤中脲酶的作用下转化为碳酸铵再被作物吸收。碳酸铵的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释放出氨。施于表面的尿素也会引起氨的挥发;如果施于石灰性土壤或碱性土壤表面,氨的挥发更严重。此外,尿素在转化为碳酸铵之前不能被土壤吸收。如果施肥后立即淹水,尿素会淋溶到深层,降低肥效。
对策:旱地施尿素时,无论是作为基肥还是追肥,都要注意深施覆土,使肥料处于湿润的土层中,有利于尿素的转化,防止转化后氨的挥发;如果施肥后土壤水分不足,可以适当浇水。浇水量每亩20 ~ 30立方米,避免漫灌。水田要先施后灌,*深施,施后一般不要急于灌溉,需要每隔3 ~ 5天灌溉一次(即转化为碳酸铵后)。
误区三:
磷酸二铵是用水浇的。
磷酸二铵(DAP)是一种以磷为主的氮磷二元复合肥。如果用水浇,肥料很容易停留在表面,导致氮挥发,磷残留在土壤表面,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
对策:用磷酸二铵追肥时,应采用沟施深施,施肥深度在10cm左右。施药后应及时覆土浇水。
误区四:
过磷酸钙拌种。
过磷酸钙含有3.5 ~ 5%的游离酸,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用于直接拌种时,特别是拌种后放置时间过长,容易腐蚀种子,影响出苗率。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