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是农村广泛使用的优质化学氮肥,含氮量达46%。但是,根据大量调查,一些农民朋友对尿素的性质并不清楚,在使用上也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肥效。
误区一:尿素被用作种子肥料。尿素生产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少量的缩二脲。但缩二脲含量超过2%就会对种子和幼苗产生危害。此外,尿素进入种子和幼苗后,还会使蛋白质变性,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误区二:表面传播。有的农民喜欢在地表撒尿素,又快又省力。而铺在地表的尿素在常温下转化4-5天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大部分氮素在氨化过程中容易挥发,利用率只有30%左右。如果铺在碱性土壤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上,氮素流失会更快、更多。所以尿素不能在表面铺开。
误区三:尿素和碱性肥料混施。尿素施入土壤后,要转化为氨才能被作物吸收,而且在碱性条件下的转化率比酸性条件下慢得多。如尿素和碱性肥料(如石灰、草木灰、钙镁磷肥等。)混在农田里,尿素转化为氨的速度会大大减慢,而在碱性条件下,大部分氨氮会变成氨蒸发掉,造成尿素的损失。另外,尿素不要和碳酸氢铵混合使用,因为碳酸氢铵在短时间内使土壤呈碱性,也造成尿素流失。
误解4:施用尿素后立即灌溉或排水。尿素是铵态氮肥,必须转化为氨氮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由于土壤、水和温度条件不同,转换过程通常需要2-10天才能完成。如果在施用后立即灌溉或排放尿素,尿素将溶于水而损失。
误区五:芹菜施尿素。在芹菜的整个生长期,应追施大量氮肥,但不应施尿素。尿素追肥的话,芹菜纤维会增加变粗,植株会衰老,生长缓慢,口感苦涩,品质较差。芹菜应施碳酸铵和有机肥。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