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6 20:10 作者:李先生
枯萎病又叫剪藤病、萎蔫病。在保护区等黄瓜连作严重的地块,发病更为频繁。
(1)症状:苗期受伤害时,幼苗茎基部变为黄褐色,子叶枯萎下垂,生长点脱水。在严重的情况下,茎基部收缩,植物突然死亡。成瓜期,根瓜采收后生长缓慢,病株叶片自下而上逐渐褪色,下部叶片自下而上褪色发育。开始时,中午全株萎蔫,早晚全株恢复。后来随着病情加重,萎蔫时间越来越长,3 ~ 7天后萎蔫不恢复,*后全株死亡。病茎基部表皮粗糙,茎基部变为黄褐色,浸泡在水中。潮湿时,病斑表面生长白色至粉红色的霉层,有时病斑处流出松香状胶状物质。*患病部位收缩后,表面容易纵向开裂。横切茎基部,可以看到维管束变成黄褐色,这是枯萎病的重要特征。
(2)致病条件和规律:由黄瓜枯萎病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该病在土壤和病残体中越冬,种子可携带细菌,远距离传播。种子传播的病原体是主要的初侵染源。*病原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4 ~ 28℃、*34℃和*4℃。连作时,土壤呈酸性、粘性、低洼易涝,施用未熟有机肥会导致地下害虫长期发生。
(3)综合防治措施:
1)抗病品种的选择:不同品种抗性不同,如长春米慈、津杂2、3、4等。
2)种子消毒:用0.1%多菌灵盐酸盐(防霉宝)浸泡种子1 ~ 2小时,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1小时,用40%甲醛150倍液浸泡半小时,然后冲洗干净,加速发芽。
3)土壤消毒:育苗的床土应选用无病原菌的新土。菜园土做床土时,要消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可用于处理苗床土壤或种植沟消毒。也可通过在种植沟中喷洒由甲基托布津制成的土壤进行消毒。温室或大棚栽培,翻耕土壤后可关闭温室或大棚10-15天,利用太阳能加热土壤进行消毒。
4)栽培措施:植株杂草丛生,生长势弱,抗病能力降低,更易发病。漫灌,根系积水,土壤含水量高,透气性差,促进了病害的发生和传播。过量的氮肥和酸性土壤不利于黄瓜的生长,反而更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在pH值为4.5 ~ 6的土壤中发病较重。连作地块病害严重,有机肥未分解,土壤过度干燥或质地较重的酸性土壤易引起枯萎病。因此耕种帮建议在栽培中要避免这些不利情况,使植物生长健壮,抗病能力提高。一般高畦栽培有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如果在田地里发现一株病株死亡,应该立即将其连根拔起,深埋或焚烧。拔苗后要清除田间病株和叶片,搞好田间卫生。枯萎病严重的地块应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
5)化学防治:50%多菌灵500倍液、50%苯达唑1500倍液、60%磷酸乙酯铝350倍液、5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40%联苯双酯800倍液、70%地克松1000-1500倍液等。可在黄瓜发病初期或发病前使用。早预防早治疗效果更好。可以7 ~ 10天灌一次,连续灌三次,药物要交替使用。
6)嫁接防治:黄瓜枯萎病是土传病害,常用的防治方法费工费时,效果不佳。嫁接可以基本解决黄瓜的连作和枯萎病问题。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