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黄瓜进入结果期后常有 烂头 这种症状常发生在瓜条长到8-10 cm时,有时也会发生在即将采摘的瓜条上,导致黄瓜产量和商品化程度降低。
寿光市温室黄瓜条综合栽培技术 烂头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灰霉病、菌核病、蔓枯病和细菌性软腐病引起的。
第一,灰霉。灰葡萄孢发生在瓜条上,多从花开始侵染,逐渐扩展到瓜条。患病部位用水浸泡,瓜条褪色、软化、腐烂,长出灰霉层。高温高湿的室内环境非常有利于灰霉菌的发生和侵染。在此,提醒菜农朋友们重点防控。
防治措施:可通过蘸花、喷药、烟剂熏棚等方法防治灰霉病。
一种是在浸过的花药中加入施乐或0.2%浓度的金银花或甲醛。二是发病后,可喷洒一些化学药剂,如施乐、菲、香农二号等。,从而降低细菌对化学药品的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第三,用烟剂熏棚。可以用速克灵和菌核净熏棚。注意用量,及时释放空气,防止药物危害。
第二,核盘菌。核盘菌从瓜头顶部侵入,最初被水浸泡,迅速腐烂,同时产生颗粒状凝胶。这种开花后花梗内流动的凝胶是核盘菌特有的症状,后期形成大量白色菌丝或菌核。
最近大棚冬黄瓜受害严重。
防治措施:发病初期,可喷应用ZJX或50%的Sucralph或丙泊酚1500次,视病情程度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
第三,蔓枯病。瓜茎枯病发生,一般在开花后的部分,干燥腐烂,病斑上有黑色和褐色斑点。
防治措施:可采用世高2000倍液、满枯灵800倍液或菲1000-1500倍液连续喷洒2-3次,连续喷洒7-10天。
第四,细菌软腐病。瓜条细菌性软腐病初期,病斑为水浸绿圆形斑点,膨大后略凹陷,病部变软,病斑逐渐变为浅褐色。仔细观察发现,它们周围有一圈黄色的晕圈,患病部位从外到内都是软腐病,有一股鱼腥味。
防治措施:病害发生后,立即喷洒,可以用50% DT杀菌剂500倍液或47%加利农800-1000倍液喷洒2-3次。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