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6 00:55 作者:李先生
首先,选择高产、抗病、抗倒伏的紧凑型玉米品种
针对近年来主栽品种叶丹13号、19号退化严重,抗病性差,高空秆率,易倒伏,稳产性低的实际,通过试验示范,引进并推广了高产稳产抗病新品种叶丹22号、冠单50号、农大108号。根据玉米品种展示场和重点田调查,大穗大粒新品种叶丹22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在密度和栽培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亩产达到783.6公斤,比叶丹19号增产203.93公斤,增产35.2%。新品种卢丹50和农大108根系发达,抗倒伏性强,抗病性好,灌浆速度快。单产分别达到762.1公斤和750.7公斤,比叶丹19号亩分别增产182.4公斤和171.0公斤、31.5%和29.5%。
第二,合理增加株数,增加穗数,提高产量。
根据密度试验和田间系统调查结果,在亩产500-750公斤范围内的产量构成三因素中,亩产穗数对产量有影响*(相关系数r=0.8399**)。因此耕种帮建议栽培队建议,在我市目前的生产条件下,合理增加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措施。为了保证种植密度,首先调整了种植规格,小麦玉米套种全部在开发区进行 一,二?5 还有 九个?四 型,平均行距从70厘米减少到50-60厘米。其次,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育苗密度,叶丹22等品种增产潜力大,株型紧凑,应密植。每亩固定苗5000-5300株,每亩实缴数不低于4700株,如卢丹50、农大108等。下叶是平的,上叶是平的。
第三,在多风条件下坚持平衡施肥,满足玉米高产的需要。
针对当地土壤普遍缺氮、磷、钾的现状,以及农民重氮轻磷不施钾肥的情况,采取了稳氮、增磷、补钾的配方施肥措施。根据每生产100公斤粮食所需净氮3公斤、P2051kg公斤、k 202公斤,在土壤取样、化验、监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土壤肥力和产量水平,列出清单,下发公式。乡农技站负责配制所需肥料,并根据开发区花名册分配到各村、各地块,保证了玉米高产对肥料的需要,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根据肥料三因素试验,每亩施用氮、磷、钾肥量分别为20、10、12公斤(均可接受),三种元素混施比单施分别增产18.5%、22.7%、24.3%。
第四,保证播种质量,提高田间均匀度。
均匀度是反映田间植物生长的重要指标。在其他措施相同的条件下,均匀度越高,产量越高。秧苗不整齐是影响整齐度的重要因素。为保证秧苗完整整齐出苗,一是在麦收前10天左右掌握套种,避免形成高苗;二要精挑细选种子,保证发芽率在98%以上,分等级播种,全部用种衣剂包衣;第三,坚持全土全水条播,在小麦收获前15-20天灌水,创造唯一的土壤水分,播种深度严格控制在4-5厘米。
第五,早深耕早灭茬,提高土壤的渗透性。
近年来,随着小麦收获面积的增加,小麦高茬面积逐年扩大。如果残茬不是残茬-残茬-残茬-残茬-残茬-残茬-残茬-残茬-残茬-残茬-残茬-残茬-残茬-残茬-残茬-残茬-残茬-残茬-残茬-残茬-残茬-残茬-残茬-残茬-残茬-残茬-残茬-根据试验,5.3-12.5株次生根在行深15-20cm,株间距10cm,行浅10cm时,增加8.2%-10.7%。
第六,分期施肥,催茎壮、稳、大、多。
在开发之前,我市玉米生产的肥水管理主要是 小嘴 一次轰炸 为了科学管理肥水,在总结经验、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基于叶龄指数的分期作业法,即叶龄指数为30%时,轻施拔节壮秆肥(扣除氮肥和全部磷钾肥),叶龄指数为60%时,重施穗肥(50%氮肥),叶龄指数为90%时,补施粒肥(20%氮肥)。
七。害虫综合防治
在防治策略上,我们在加强玉米健身栽培的同时,根据主要病虫害总体规划进行了规范化防治。播种时,所有种子都用种衣剂包衣或用化学物质拌种。苗期注意防治粘虫、蓟马、粗缩病等。大喇叭口期,心内注射辛硫磷颗粒剂防治二代玉米螟等。有效控制了玉米病虫害的危害。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