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近年来,灰飞虱发生严重,尤其是去年,农业耕作制度的改变、品种的变化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导致我市玉米粗缩病发病率上升,尤其是在大蒜间作、杂草丛生的玉米地。因为没有控制病害的药物,一旦发病,对产量影响很大。因此耕种帮建议各地必须重视该病的防治,确保我市玉米生产安全。
一、症状
玉米出苗后可感染,6 mdash症状只在叶子7的时候出现。植株矮化,节间变短,叶片深绿色,叶片僵硬、增厚、变短,叶背侧脉上产生蜡白色突起,全株或顶端丛生,多数不能抽穗结实。6.叶子感染前的株高只有50-mdash。长到80cm就停止生长了。较轻的虽能发育,但一般不能抽穗结实,导致不产。8.叶后感染,即使能导致结实,也会导致穗小、畸形、品质下降、减产60%以上。
二。综合防治措施
坚持防虫防病的原则,采取减少灰飞虱来源、做好传毒昆虫控制等措施,力争在病毒传播前消灭传毒昆虫。
1。选择抗病、耐病品种
选择抗病、耐病品种是预防玉米粗缩病的关键措施之一。农大108等玉米品种抗病性和耐病性好,产量高。因此要求各县区因地制宜选择抗病抗病品种,实现同播期连作。
2。适时晚播
由于玉米粗缩病被灰飞虱侵染,玉米的敏感叶龄在苗期至第7叶期,安全叶龄在第10叶期以后。为此,我站建议农民适时晚播,使玉米苗期错过灰飞虱高峰期,可有效降低该病发病率。
3。种子化学处理
可采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或包衣,按种子量0.6粒用70%高桥拌种或包衣。
4。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玉米田、田埂、沟渠中的杂草,精耕细作,减少病毒的初始来源,摧毁带毒昆虫的孳生地。加强玉米肥水管理,促进玉米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结合间苗、定苗,及时将田间病株连根拔起,减少病株和病毒源。
5。及时防虫防病
化学防治应在玉米出苗前、灰飞虱若虫期、玉米第6叶期进行,每亩可喷1500倍10%吡虫啉。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