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2017-08-05 18:11 作者:李先生
1.如果采用传统的畦灌方式调节棚内温湿度,应在棚两端悬挂温度计,定期测量棚内温湿度,确定室外降温和窗帘升温。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23℃-27℃,夜间16℃-20℃,空气体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当外界温度高于15℃时,逐渐昼夜通风,在棚前端放底风,从小到大。每隔两米开一个出风口,用砖块支撑。当外界气温平均上升到16℃时,砖块水平放置(10厘米高),当气温在19℃-21℃时,砖块垂直放置(20厘米高)。随着棚内温度的升高,让腰风和头风,或者盖上遮阳网。新风一定要通畅,棚内温度不能短时间波动。
二。人工消毒。缓冲间内和温室入口前各建一个长1.2m、宽1m的草席石灰消毒池。每隔15天撒一次生石灰,保持池水湿润,你在大棚作业的脚通过池水消毒,防止携带外界细菌。摘水果要戴乳胶手套,用浸泡过消毒液的剪刀剪水果。配备0.5%高锰酸钾消毒桶,如将病果采摘、切开,再用其消毒剪刀、乳胶手套,防止病菌接触传播。
3.增加磷钾肥施用量。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微喷茎叶,每7天*每667平方米使用30公斤肥液,提高植物抗病能力。
4.覆盖草和减少湿度。在青椒行间铺3-5cm厚的麦秸或麦麸,可以吸湿隔湿,降低棚内空空气的湿度,抑制病害的滋生发展。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