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4 18:44 作者:李先生
豇豆耐高温、耐光、耐旱、耐涝。春季利用温室等设施进行栽培。为了早上市,早成熟,高产高效,现将配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选择改良品种。
豇豆品种繁多,产量取决于气候条件、栽培习惯、种植季节和市场要求。如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季设施栽培,可选择早鉴1号、早鉴2号、王早生等藤蔓长、耐低温弱光、开花结实早、荚长而嫩、肉质、生长期长、产量高的品种。
2.培育壮苗。
育苗时间视栽培方式而定:一般在2月中下旬栽在小拱棚时育苗;小拱棚和塑料薄膜栽培,3月初育苗。每亩用种量2.5斤左右。可以选择营养碗或者插盘。营养土由4份全腐熟有机肥和6份园土组成。充分混合过筛后,放入直径6厘米、高8厘米的营养碗或直径5厘米、每个托盘约50个孔的穴盘中,将营养碗或穴盘整齐、严密地摆放在平整好的苗床中。播种前,给营养钵或穴盘浇水,水渗下去后,在营养钵或穴盘中播下已暴晒2-3天、无病虫害、饱满整齐的种子(每个钵或穴播2粒),然后盖好营养土,过筛约2.5厘米。苗床选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播种后搭建小拱棚,覆盖塑料薄膜,营养钵或营养塞上面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出苗前,床内温度应保持在30℃-35℃,水分不宜过多,以防种子腐烂。一般4天就能出苗。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温度控制在25℃-30℃,保持土壤湿润。种植前5-7天,逐步降温炼苗,增强抗逆性。在整个育苗期间,苗床既要防止土壤过于干燥,又要防止苗床积水。
3.建一个种植的边界。
豇豆对土壤要求不高,但为了获得高产,应在两年未种豆的微酸性砂壤土中种植。每亩施入2000-3000公斤优质腐熟有机肥和25-30公斤总含量为45%的三元复合肥作为基肥,直至土壤深约25厘米,并在畦与畦之间筑起宽50厘米、高20厘米、间距50厘米的畦,并用塑料薄膜覆盖。一般在第一对真叶展开之前,按照35厘米的行距和30厘米的株距在塑料薄膜上进行一次交叉种植。种植后浇活树水,填植穴。
4.精细管理
肥水管理总的原则是,前期防止茎叶过度生长,后期防止植株早衰。一般在按标准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根据生长势,苗期追肥1-2次,每亩每次施稀肥750公斤或尿素2.5公斤;开花结荚期追肥三次,每次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0-15公斤,总含量为25%。苗期要适当控制水分,防止茎叶过度生长,减少花序;开花结荚期需水较多,所以7天浇一次水,收获期施肥配合浇水。春季设施栽培的豇豆开花结荚期长,后期追肥要多加注意,结合病虫害防治,在根部外喷施磷酸二氢钾、硼肥等叶面肥,防止植株脱肥早衰。
豇豆抽芽生长快,5-6片叶时,在棚架上挂塑料绳引藤。前期的茎藤缠绕能力不强,需要在早晨露水潮湿或阴天的时候人工缠绕、穿线,防止茎藤断裂。
修剪结合引藤进行合理修剪。一般在第1个花序以下的侧枝长到3cm时切除,以保证主茎粗壮;第一个花序上面的1-2个侧枝被挖空;当主藤到达棚顶时,对其进行打顶和去芯,以控制生长,促进下方侧枝形成花芽。
豇豆防治的主要病害有锈病、叶斑病和根腐病。有螟虫、潜叶虫和螨类,应采取综合防治技术。锈病可用曲安奈德防治,叶斑病可用甲基硫菌灵防治,根腐病可用多菌灵、地克松、绿恒杀菌王防治。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除了进行土壤处理外,还可以在傍晚时在田地周围施用拌有敌百虫的炒生麸皮进行诱杀。杀虫双、虫螨腈和锐劲特可防治螟虫,利乐生和辛硫磷可防治斑潜蝇,杀螨剂可防治杀螨剂。
科学采收的豇豆为总状花序,每个花序有2-5对花,通常只有一对豆荚。在肥水充足,管理良好,种植珠健康生长的情况下,所有的花都能结荚。第一对豆荚收获后,第二对花芽开始发育开花,所以要精心收割,以增加豆荚数量,提高产量。开花后10-12天,豆荚饱满,看不到种子时即可收获。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