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4 08:20 作者:李先生
一只小小的红火蚁,远渡重洋,将自己的生存“版图”扩张到了我国12个省份。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目前联合启动全国红火蚁防控行动,要求各地通过抓住春秋两季红火蚁活跃期,组织开展集中防控行动。
红火蚁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每个成熟蚁巢有几十万只工蚁和几十只蚁后,杀死蚁巢深处的蚁后是防治的关键。防控红火蚁主要采用饵剂诱杀为主,粉剂和灌巢灭杀为辅的化学防治技术,在每年春季(4~5月)和秋季(9~11月)两个防控关键时期,因地制宜组织开展红火蚁统一大面积防除工作,可达到良好的防控效果。
饵剂诱杀是通过工蚁间的交哺习性将药剂传给并杀死蚁后,但作用效果相对缓慢,一般在施用后3~5天才开始发生作用,7~10天可达到较好防效。一般在红火蚁蚁巢密度较大、普遍分布,或诱集到红火蚁数量较多、但活蚁巢密度较低的发生区,适宜用饵剂诱杀。施药时,直接按照饵剂产品推荐剂量将饵剂撒施在蚁巢0.5~1.5米范围内。施药时须注意:切勿扰动蚁巢,地面应干燥,避免雨或晨露后施用;尽量避免阳光直射,保存与运输时切忌将饵剂与其它药剂、粉剂、肥料混放。
药剂灌巢是将触杀性药剂的药液浇灌到蚁巢内,通过接触传毒杀死红火蚁,作用效果迅速,但污染环境,防除不彻底。主要针对人体健康、重要设施等受到严重威胁、急需尽快处理的发生区域。灌巢前,勿惊扰蚁巢,先在蚁巢外围撒施一圈药液,形成隔离带,再用药液淋湿蚁丘表面外壳,将药液慢慢倾浇在蚁巢上,并渗透到蚁巢底部。药剂灌巢时要保证药液量充足,每巢用药量10~20升,但在水源保护区、水产养殖区应避免使用。
粉剂灭巢是采用触杀性药粉并通过接触传递杀死红火蚁工蚁,作用速度快,但防除不彻底,主要针对人体健康或重要设施等受到严重威胁、急需尽快处理的发生区域。施药时,先用工具破坏蚁丘外壳,待工蚁大量涌出后,迅速将药粉均匀撒施于工蚁身上,使尽可能多的工蚁接触到药粉,通过带药粉工蚁与其他蚁之间的接触传递达到灭杀效果。此法不宜在较大风力天气时进行,应避免在水源保护区、水产养殖区附近用药。
“二步法”防控是在红火蚁大面积发生且蚁巢难查找的地区,采用饵剂撒播方法,将一定量的饵剂均匀地撒播在发生区域内,或间隔分区施药,10~14天后检查活蚁巢,再对残留的红火蚁蚁巢进行单蚁巢处理。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