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螟是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该害虫主要蛀食水稻茎部,初孵幼虫先群集叶鞘内取食,造成枯鞘,2龄后开始蛀入茎秆危害,分蘖期造成枯鞘和枯心苗,抽穗期造成白穗,灌浆期造成虫伤株易折断倒伏,严重影响水稻产量。该害虫在我省一年发生4~5代,分别对早、中、晚稻造成集中危害。对它宜采用多种农业综合措施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防治。
1.稻秆处理。二化螟一般是本地越冬虫源,近几年因冬季无严寒霜冻天气,使得活虫基数大,危害日趋加重。冬季翻耕种植油菜、马铃薯等作物时,清除或掩埋稻蔸,可以有效降低虫口基数。
2.深水灭蛹。4月上、中旬是湘北地区(湘中、湘南依次提早)二化螟化蛹期,应采取大面积连片翻耕、深水灭蛹的措施。
3.灯光诱蛾。利用二化螟成虫的趋光性,在成虫羽化盛期设灯诱杀,减少其产卵危害。一般一盏频振式杀虫灯可管30~50亩。
4.性诱剂诱杀。在二化螟成虫羽化期用性诱剂诱杀雄蛾,减少受精卵数量,降低孵化率。
5.释放赤眼蜂。在二化螟产卵期,每亩放赤眼蜂1.5~2万头,有明显的抑杀效果。
6.化学防治。药物防治二化螟的最佳施药时间是田间叶鞘1%左右出现枯斑时,药剂可用5%阿维菌素100~120毫升/亩+30%乙酰甲胺磷100毫升/亩(或90%杀虫丹50克)。对第一代二化螟来说,生长较旺的早稻、再生稻田发生会早几天,生长较差的施药时间要迟几天。为吸取往年早季没有施药防二化螟,造成二、三代二化螟发生严重、危害高峰频繁的教训,应抓住一代二化螟三龄期,认真进行一次药剂防治。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