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2016-04-27 14:15 作者:李先生
不能成竹的笋,称为“退笋”。笋芽萌动分化发育成笋后,因为其内在的因素或外界的影响,不能生长成竹而夭折的现象,在我国各毛竹林区普遍存在,其数量一般为发笋总数的50%左右。为了提高毛竹的产量,必须减少毛竹的退笋数量,提高成竹率。
退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竹笋出土后,生长到一定高度而死亡的,称为“出土退笋”;一种是竹笋形成后,尚未出土就死亡,称为“不出土退笋”。不出土退笋虽然占有相当数量,但因不易发现而常被忽略,所以一般所说的“退笋”,均指“出土退笋”。
形成“退笋”的原因有:营养不足、气候不良(干旱、低温)和病虫危害等,但母竹、竹鞭和笋芽的生长状况,是引起退笋的一个主要因素。因为竹笋从笋芽萌动分化,一直到开枝、发叶、生根前所需
母竹、竹鞭和笋芽的生长状况,与管理水平又是紧密相关的,如果竹林荒芜、杂灌丛生、林地环境卫生恶劣,土壤板结、杂灌盘根错,则母竹必定生长衰弱,竹鞭生长不良,笋芽发育受抑制,而且容易遭病虫危害,这样不仅竹林发笋少,而退笋也多。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