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农药是由生物产生的具有
农药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生物
农药的准确提法应该是生物源
农药,包括植物源、微生物源和动物源
农药。而细菌类
农药是生物
农药中的一种微生物源制剂
农药,杀虫率高,不污染环境,不毒害人畜,不诱发害虫产生抗药性,是当前蔬菜无公害栽培重点推广使用的新型药剂。使用细菌生物
农药应该注意哪些呢?
细菌性
农药的杀虫作用与细菌数量和活性相关,使用时天气条件会直接影响到细菌性
农药中的细菌活性,从而影响效果,因此在使用时须特别注意温度、湿度、阳光、雨水等气象条件。
温度适宜
细菌生物
农药喷施的适宜温度在20~30℃,这是因为这类
农药的活性成分是蛋白质晶体和生命的芽孢,在低温下,芽孢在害虫体内繁殖速度极慢,蛋白质晶体也不易发生作用。在25~30℃条件下施用细菌生物制剂
农药,药效比在10~15℃时施用高1~2倍。
湿度要大
使用细菌生物制剂
农药,环境湿度越大药效越高,尤其是施用粉状生物制剂
农药,宜在早晚有露水的时候进行,以利于菌剂较好的地粘在基叶上,并促进芽孢繁殖,提高药效。
避免阳光
阳光中紫外线对芽孢有杀伤作用。直射阳光照射30分钟,芽孢死亡率达50%左右,照射1小时死亡率高达80%。因此耕种帮建议最好在下午5时以后或阴天施用生物制剂
农药。
避免大雨
中到大雨会将喷洒在叶面的菌液冲刷掉,降低药效,但如果在施药5小时后下小雨,则不会降低防效,反而有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