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1 00:21 作者:李先生
(一)肥水施用
去早蕾的方法很多,一般以棉株达6~7个果枝时进行。去掉基部2~3个果枝的全部花蕾的效果更佳。此措施宜在中等以上肥力的棉田进行,并增施花铃肥。
(四)病虫害防治
棉花蕾期指:从现蕾到开花这一段时间。一般从5月下旬到6月初开始,持续25~30天。棉花出苗后40天左右,当棉株上头个果枝头个果节上出现宽达3mm的三角形幼蕾时,称为现蕾。
克蛉蝽(天津产)、乐期苯、辛硫磷、马拉硫磷等农药当前对盲蝽蟓都有较好的防效,有机磷农药配合菊酯类农药效果更好。
棉花作为世界上产量较高的农作物之一,可以说在全世界都少不了它的种植,它的用处在全世界都是广泛的。我国也是种植棉花比较广泛的一个国家。那么棉花应该怎样种植呢?
1、去叶枝。当棉株现蕾后,能清楚的区分果枝和叶枝时,及时将头个果枝以下的叶枝打掉。叶枝的去留和叶枝去留的多少,要根据留苗密度而定。对于密度小或旱薄地,可以完全不整枝,等到叶枝长出1~2个果枝时,及时打顶即可;密度稍大的稳长棉田,可保留1~2个叶枝,到叶枝有1~2个果枝时再打顶;对于旺长趋势的棉田,可把叶枝全部去掉。去叶枝应灵活掌握,不可强求。一律在地头,缺苗断垄处,可保留1~2个叶枝,利用空间多结铃。
二、田间管理
棉花蕾期需水量较大,北方棉区,蕾期雨水偏少,加之蒸发严重,适时适量浇水对提高产量有重要作用。一般棉田,为缓解“三夏”农活集中和夏种用水的矛盾,常在麦收前浇水;高产棉田为防止徒长,常推迟浇头水,可促进根系下扎,有利于增强棉株抗旱能力,但浇水时间应与当地气候条件相结合。
2、虫害。随着抗虫棉的种植,盲蝽蟓上升为主要害虫。这一阶段要密切监测棉田虫情变化,掌握主动,如发现嫩叶上出现黑点或褐斑,应及时喷药除治,力争不让雌成虫在棉株上产卵繁衍。
3、去早蕾。对中早熟品种和播种偏早棉田,去除早期的早蕾后,利用棉株本身所具有的结铃调节能力和补偿能力,可有下列效应:一是减少伏前桃,可相应减少烂铃和僵瓣,并解决和减缓早衰。二是增加伏桃和早秋桃,使大量开花期与结铃期相遇。三是增加内围和中部果枝结铃比例,增收霜前花。四是促进根系发育和根系活力,延长叶片功能期,使棉株健壮生长。
蕾期中耕可起到抗旱保墒,消除杂草,促根下扎,控制徒长的作用。蕾期要求中耕3~4次,做到“雨后锄,浇后锄,有草锄”。中耕逐次加深,对旺长棉田应深锄,深可达10~14cm。封垄前,中耕结合培土,分次进行,雨季到来前结束。培土高度17cm左右为宜,培土的好处是:小旱能保墒,大旱利沟灌;天涝好排水,防止棉株倒伏,还能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抑制杂草生长等。
蕾期的管理任务是以肥水为中心,配合中耕,整枝、病虫害防治及化控技术,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做到壮而不疯,稳而不衰,在壮苗早发的基础上,实现稳增花蕾。水肥地棉田以控为主,旱薄地以促为主。
蕾期施肥既要满足壮棵的需要,又要防止过多引起徒长,做到稳施,巧施。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