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30 14:45 作者:李先生
柑桔无病毒苗木生产的规范化
柑桔类果树在长期嫁接繁殖过程中,往往积累感染一种或几种嫁接传播性病害。这些病害分别由病毒、类病毒、类细菌、螺原体和类菌原体引起。其中有的病害导致柑桔树势严重衰退、产量陡降甚至死亡,流行时可以毁灭整个桔区,例如黄龙病、衰退病和来檬丛枝病;有的引起树势衰弱、产量明显下降,例如裂皮病、碎叶病和温州蜜柑萎缩病。对某些病害,应用耐病砧木可以防止为害,但使一些具有多项优良园艺性状而不耐病的砧木无法应用。
这类病害除通过嫁接传播外,有的还由昆虫传播,如黄龙病由柑桔木虱传播,衰退病由蚜虫传播,来檬丛枝病初步证明由叶蝉传播;有的亦能通过工具传播,如裂皮病和碎叶病。一般来说,病树的种子不传病。因此,在实生繁殖年代,柑桔较少感染非虫传病害。因为当时即使受感染,也能通过种子繁殖而阻止病害蔓延。而实施嫁接繁殖后,病害就不受阻碍、代代相传。目前,华南暗柳橙和新会橙等甜橙品种普遍感染裂皮病,部分感染碎叶病,而西南的锦橙少部分感染裂皮病,极少感染碎叶病。这可能与锦橙的嫁接繁殖历史短有关。
应用无病毒苗木对防治非虫传病害有决定性作用,大面积应用无病毒苗木亦能在相当程度上遏制黄龙病蔓延。因此,培育、应用无病毒苗木是病害防治的基础。在无病毒苗木培育技术上,经历了一个从目测选择树龄较大的无病状植株作母树,到用指示植物鉴定选择无病毒母树,再到应用茎尖嫁接脱毒建立无病毒母本的过程。
70年代末,美国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采用茎尖嫁接脱毒或热处理-茎尖嫁接脱毒技术充实、发展了柑桔无病毒苗木繁殖体系,其后,西班牙等国纷纷起步。建立柑桔良种无病毒繁殖体系已成为柑桔栽培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建立柑桔无病毒苗木繁殖体系大体有6个环节:①选定当地适栽品种的优良单株,并根据病害发生情况确定要防除的病害种类。②鉴定明确中选优良单株感染病毒病的种类,采用相应的脱毒方法。③应用茎尖嫁接脱毒技术或热处理-茎尖嫁接脱毒技术获取优良单株的无病毒后代。④在网室保存优良单株的无病毒后代,以备田间无病毒母本丧失时采穗育苗补充。⑤建立隔离的母本园,种植优良单株的无病毒后代,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