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2 15:09 作者:李先生
庄稼生长离不开氮、磷、钾肥料,因为需要大,故称为大量元素。实际庄稼生长除了需要氮、磷
国内外的资料告诉我们,在我省中等条件肥力下的土地,667㎡生产523千克的玉米需n+p+k=9%+4.5%+2.25%=l5.75%。667㎡生产800千克的水稻需n+p+k=l6%+6%+5%=27%。那么在生产实践中为什么施用量加大了呢?其主要原因是考虑肥料在土壤淋失,空气挥发,土壤固定等因素,加之不同土质情况下对肥效的影响,故加大了使用量。特别是砂土地、黄土地、岗地、洼地、坝外地、白浆土使肥效的发挥受到影响,因此要适当加大使用量。35%的掺复混肥(内含有机质、微肥和菌肥),基本上保证了作物的需求,随着产量指标的提高,密度加大,也要适当加大施肥量和追肥次数。
关于庄稼脱肥现象,-般先要表现在叶片上。特别是作物生长的中后期,需肥量加大,则表现明显。而前期由于苗小,气温低,需肥量小,庄稼长势较慢,故缺肥现象表现的不明显。以玉米为例:特别是缺氮肥时,玉米底叶从叶尖开始,较均匀向叶柄变黄色。缺磷肥时,下部叶片从叶尖开始变黄色,并不规则在叶片-侧出现淡紫色的现象。缺钾肥时,叶片前部发黄,变枯焦,叶脉中部呈绿色。总的看缺素作物植株矮小、瘦弱、易感病、倒伏。
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缺钼、锰、铜、锌肥时,主要是中部叶片发生变化。缺硼、钙、硫、铁主要表现在上部,-些叶片上。同时,在穗头上表现出秃尖,弯曲,小棒等问题。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