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粘虫又名枣镰翅小卷蛾、粘叶虫,是冬枣、枣树的主要害虫之一,此幼虫危害芽、叶、吊、花、并啃食果实。
该虫在山东每年3代,世代重叠,难于防治。均以蛹在老枣树皮缝中越冬。翌年3或4月成虫羽化。山西吕梁地区,第1代成虫6月初开始羽化,第2代成虫,7月15日开始羽化。成虫乙羽化后2~4天交尾、产卵,成虫寿命6~7天。成虫具有向光性、趋化性。雌雄比基本上是1:1,对性诱敏感,卵多产在枣枝上。一只雌蛾可产卵百粒左右。第1代幼虫发生在萌芽展叶期,吐丝缠住叶、吊,取食嫩叶。第2代以后的幼虫,不仅危害叶,而且蛀、啃枣果。除赿冬代外,多在叶苞内作茧化蛹。蛹的寄生率10%左右。卵期因气候而异,据观察一般卵期第1代为19天,第2代20天,第3代35天。
第1代幼虫巨大作用3天,主要危害嫩芽及枣叶。幼虫活跃,受惊吐丝下垂,触之乱跳。第2代幼虫朞8天,除吃叶外,还危害花蕾及花部器官。第3代幼虫期53天,主要危害果实,将叶片同果实粘在一起,啃食果肉,有时蛀果危害。
老熟幼虫除越冬代外,多粘叶成苞,吐丝作茧,化蛹其中,越冬代为了防寒和越冬的需要在皮缝中化蛹。故越冬代寄生率较低。
防治方法是,秋季在主枝基部绑草绳,诱虫化蛹,集中焚之。枣树休眠期刮去老树皮烧之,以除蛹灭虫。成虫发展变化经期进行灯光、糖醋、性诱剂诱杀成虫。化防在幼虫发生期用溴氰菊酯5000~10000倍,或杀灭菊酯4000~6000倍,其中加40%氧乐果1/1500,配成混合药液喷之,杀虫率可达95%。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