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疯病是枣树最严重的病害,多年来在华北地区和山东等主要产枣区流行为害,使大批枣树死亡,造成很大损失。陕西的集中枣产区也有此病发生,但不十分严重,应值得注意并引起警惕。在国外,朝鲜和印度也报道过此病的为害。
症状 枣树不论幼苗或是老树均可受侵发病。病树主要表现为丛枝、花叶和花变叶三种特异性的症状。
一、 丛枝 病株不论根部和枝条上的不定芽或腋芽都大量萌发,并长成一丛丛的分蘖苗或短疯枝。地上部分枝条多而小,叶片变小,色泽变淡,秋季不易脱落。
二、花叶 在新梢顶端的叶片上还可见到黄绿相间的斑驳(即轻微花叶),有时叶脉变为透明状(即明脉),叶缘卷曲,叶面凹凸不平,质地变脆。有些品种的果实上也可形成红色的条纹和斑点,病果小而狭窄,果顶呈锥形。
二、 花变叶 病株花梗伸长,比健花长出4—5倍,并有小分枝,有时花盘退化,萼片肿大,花瓣变为叶片状,子房延长,偶尔柱头顶端抽出两个小叶。另一情况为雄蕊变为小叶,子房变成短枝,病花不能结果。
枣树染病后,在病叶的表皮细胞内可见到“五角形结晶”状的内含体:在生理上的突出变化为叶绿素大量减少和叶片内游离氨基酸的剧烈变动。病叶内多种游离氨基酸的浓度几乎在整个枣树生长季节内大量持续增高,总量高出健叶10—15倍。谷氢酰胺和天门冬酰胺高出健叶4—5倍,精氨酸也有不正常的积累(健叶内则很少有出现),并偶然发现酪氨酸(健叶内则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病叶中含有健叶内所没有的A和B两种物质,初步分析这两种物质可能是由5—6种氨基酸所组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酸枣叶内的A、B物质在270mm处有吸收高峰。
枣树发病后,树势迅速衰弱而引起根部腐烂,感病品种(如圆红枣)可在1—3年内全株死亡,而耐病品种或抗病品种则可维持5年左右。此外,用作砧木的酸枣也能受侵发病。
病原 枣疯病的病原物究竟是什么?至今尚未完全确定。国外Ciccarme(1957)及Martyn(1968)曾先后命名为枣树病毒(Zlzy phus virus)和枣树丛枝病毒(Zizyphus Witches broom Virus)。在国内,1974年首先通过电镜观察,证实了枣疯病的病原物是一种类似的棒状病毒。其粒子直径为12nm,长度则达1000nm,具有棒状植物病毒粒子的典型空心与亚基结构,螺旋周期约为4nm。1978年又在病树丛生小叶的叶脉筛管细胞的超薄切片中见到了形态不一的类菌质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MLO),其尺度为80—72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