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是枣产区新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于枣果着色期发生,引起果腐和提早脱落,病果个小皱缩,病组织呈海绵状坏死,果肉味苦,不能食用。病菌通过伤口侵入或直接穿透果皮侵染,发病轻重与当年气温、降雨、品种及虫害密切相关。特别是遇上阴雨连绵或夜雨昼晴和多雾天气,该病最易暴发成灾。积温高,降雨量大,发病高峰提前,反之则推迟。其综合防治法有四。①选育抗病品种。②减少枣树伤口和虫口密度,除做好枣树的整形修剪,使树冠通风透光外,对危害枣树害虫,如叶蝉、龟蜡蚧、桃小食心虫等要及时防治。③药剂防治。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决定防治适期,一般可在7月底或8月初喷第一次药,隔7~10天再喷1~2次药。有效防治药剂有:对细菌性枣缩果病可用链霉素70~140单位/毫升;或卡那霉素140单位/毫升进行防治。对真菌性缩果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好果率达87%。喷药时注意果面附着药剂要均匀,喷药后遇雨要及时补喷。④加强科学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合理施用氮肥和硼、钙等微量元素,以增强树势,提高枣树自身的抗病能力。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