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4 02:18 作者:李先生
果蔬的贮藏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自从人们生产的农产品有了剩余之后,我们的祖先就在不断地摸索积累贮藏农产品的实用方法。所谓农产品的贮藏就是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农产品的质量不变,也就是保持农产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这种价值是根据农产品所有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特性和条件而决定的。贮藏的目的,在于保持其特有的风味,以保持其使用价值并提高其商品价值,农产品在收获后因存放时间的延长逐渐变质F·B,因此探索科学的贮藏方法就要找出这些特性变坏的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其变坏,这就是贮藏工作的内容。
果蔬是易腐难贮的农产品,尽管我们的祖先依据长期的生产经验积累,利用自然冷源和一些简单的保温措施来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时间,但局限性很大,特别是一些贮藏保鲜难度大的特殊品种,就必须采用现代农产品的贮藏保鲜技术,才能取得较好的贮藏保鲜效果。
1、现代果蔬保鲜技术的兴起
现代果蔬保鲜技术起源于19世纪,到目前已经经历了三次革命。现代制冷之父澳大利亚的詹姆斯·哈里森1851年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季隆市设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制冷压缩机及其辅助设备,并用于果蔬保鲜,被认为是果蔬保鲜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其真正摆脱了利用自然冷源保鲜果蔬造成的季节性和地区性的限制,大大提高了贮藏温度控制的精确性,这就扩大了低温保鲜果蔬的地理和季节应用范围,大大改善了果蔬保鲜质量,并延长了贮藏期限,随之在商业上得到大量地应用。进入20世纪以后,工业化国家已广泛应用大型机械式冷库贮藏梨、苹果等农产品。
我国在建国后也建造了一些机械式冷库,但主要用于贮藏水产品和畜产品,将冷库用于水果、蔬菜的商品贮藏则是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的。 1917年英国的基德和韦斯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大气成分对果蔬呼吸的影响及其保鲜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低温的基础上,降低空气中的O2浓度,提高空气中的CO2浓度,在很大程度上比单纯冷藏能更进一步地降低果蔬的呼吸代谢,且比冷藏延长贮藏期1倍以上。他们于1920年正式提出气调贮藏理论。1928年应用该理论在英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气调库贮藏苹果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气调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由自发气调到机械化气调,又到自动控制气调,并大量用于农产品贮藏。现在发达国家农产品已基本实现了冷链、气调贮藏,像美国、日本等国80%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