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揭膜、中耕、培土。进入雨季,地膜失去作用,结合中耕松土适时揭膜,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根系活力。揭膜后要及时中耕培土,以防倒伏,便于中后期管理。对有徒长趋势的棉田,深中耕能切断部分侧根,起到控制徒长的作用,中耕深度7~10cm,株旁和株间也可中耕5cm左右。棉田培土能增强棉株抗风抗倒伏能力,便于灌排和抑制杂草生长,改善行间通风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烂桃。培土最终高度要低于第一果枝,一般培高13~17cm。培土时要求做到不埋枝、伤枝及碰掉花蕾,垄沟要平直,沟不显硬底。
2.重施花铃肥,后期根外施肥。前期施肥不足的棉田要重施,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20kg左右,可在行中间串施。花铃期正是棉花需硼高峰期,连喷2~3次禾丰硼1000倍液。棉花生长后期,为补充根系吸收养分的不足,为防棉花早衰,要进行根外施肥,可用99%磷钾动力1000倍、尿素150倍液叶面喷肥,结合病虫害防治混喷。
3.及时排涝防旱。棉花既不耐旱,也不耐涝,对水分很敏感,遇旱或遇涝常造成蕾铃大量脱落。当20~40cm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棉花出现干旱现象,应及时浇水。可隔沟轻浇,以免浇水与降雨重叠。若遇大雨要及时排水,以免出现内涝,造成大量蕾铃脱落。
4.及时化控,防止徒长。棉花花铃期,主茎日增长量超过3cm以上为徒长。若发生徒长,每667平方米用缩节胺2g左右,或助壮素10~20ml,对水40~50kg喷洒。特别注意雨后要及时化控。
5.科学整枝。打顶心:打顶心应掌握“时到不等枝,枝到看长势”的原则,适宜打顶心的时间是7月20日左右,单株果枝12~14个时,掌握打掉一心一叶。打边心:下部果枝可留2~3个蕾,上部可留2个蕾,8月10日前必须打完边心,避免再生无效蕾,浪费养分;及时抹去赘芽,减少养分消耗。后期要剪除空枝、空梢,以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烂桃和脱落。
6.防治病虫害。当地95%以上种植的品种是抗虫棉,随着植株的衰老,其抗虫效果逐渐降低,因此耕种帮建议3~4代棉铃虫应适当进行防治。同时,要注意蓟马、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治,预防盲椿象的危害。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棉花品种,大多数不抗盲椿象,且近几年发生较重,尤其是8月份盲椿象发生较重时必须及时查治,可用克铃蝽等防治。三代棉铃虫百株有低龄幼虫15头或3龄以上幼虫10头时,立即喷药防治,选用药剂有菊酯类农药、有机磷农药、齐螨素生物制剂等。伏蚜危害,卷叶株达7%以后,结合防治棉铃虫抓紧防治。红蜘蛛危害,可用三氯杀螨醇、扫螨净、齐螨素等药剂进行防治。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