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8 13:04 作者:李先生
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第二、三代发生期正值棉花现蕾,开花和结铃的生殖生长阶段,一个幼虫可为害蕾和幼龄7-8个,成铃2-3个,对棉花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较大。第一代均发生在棉田外,第二代棉铃虫在棉花现蕾后进入棉田危害。因此把第二代棉铃虫作为主防对象。据据曲周县农牧局植保站技术人员棉田系统调查,6月6日开始见卵,6月20日卵株率41%,百株卵量179粒,百株累计卵量270粒;二代棉铃虫发生早,蛾量上升快,田间落卵早。气候条件适宜棉铃虫的产卵和孵化,务必要加强普查,科学指导防控,确保棉花健康生长。技术人员提出如下防治措施,指导农民科学防治。防治指标:当百株累计卵量超过100粒,或百株低龄幼虫10头以上时要进行化学防治。防治适期:卵急增期后第三天或50%卵粒变为黑色时开始防治。防治方法: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液、甲维盐或3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有机磷与菊酯类农药混合进行喷雾。注意多种药剂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以延缓棉铃虫抗药性的产生。注意事项:1、为保证防治效果,喷药时间应掌握在上午10点前,下午5点后,严禁中午喷药。喷雾时应均匀周到,上下打透,不留死角。喷药后6小时内如遇雨要及时补喷。2、应加强蔬菜、玉米、大豆等作物田的普查,及时指导防治,谨防二代棉铃虫在棉田外其他作物田造成危害。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