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麦叶蜂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2017-07-17 17:56 作者:李先生  

  
农业种植技术

麦叶蜂,又名齐头虫、小粘虫、青布袋虫。为害特点,以幼虫食麦叶,造成缺刻,甚至食光叶片。形态特征,成虫为蜂类,幼虫为肉虫、灰褐色。发生规律:麦叶蜂在北方麦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20厘米深处越冬,翌年3月气温回升后开始羽化,成虫用锯状产卵器将卵产在叶片主脉旁边的组织中,成串产下。叶面上出现长2厘米,宽l厘米突起。每叶产卵1~2粒或6—7粒。卵期10天。幼虫有假死性,1-2龄期为害叶片,3龄后怕光,白天伏在麦丛中,傍晚后为害,4龄幼虫食量增大,虫口密度大时,可将麦叶吃光,一般4月中旬进入为害盛期。5月上中旬老熟幼虫入土作茧休眠至9、10月才脱皮化蛹越冬。麦叶蜂在冬季气温偏高,土壤水分充足,春季气温高、土壤湿度大适其发生,为害重。沙质土壤麦田比粘性土受害重。防治方法:一是农业防治。在种麦前深耕时,可把土中休眠的幼虫翻出,使其不能正常化蛹,以致死亡,有条件地区实行水旱轮作,进行稻麦倒茬,可消灭危害。二是化学方法。掌握防治指标进行防治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麦叶蜂防治指标是每平方米达到30头,防治用药可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或毒死蜱乳油,每亩40-50克,兑水40-50公斤喷雾防治。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麦田蜘蛛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下一篇:无公害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