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进入5月,站长接到省农科院的电话:让我们收集野生种子。接到这个电话,我们每次下乡时,做完当天的工作,都要缀上一句:“咱们这儿可有野生的农作物种子?”“哪儿有闲田!果树行里都用
除草剂灭草,现今人都时兴吃野菜,野菜都快挖没了,哪来的野生种子!”我们并没有灰心。由于单位的车少,下乡的站室多,20-30里的近途我们就骑自行车去。说真的,平时在家远一点的路连电车都不想骑全开车何况是骑自行车!可工作性质、单位条件限制也只能骑自行车。路上站长时常停车去路边、沟渠里去看,30℃的高温,把人蒸烤的急躁,我常打趣站长:“这一夏过来,多少防晒霜才能防晒啊!”站长只是笑着说:“我觉得这比坐在办公室强,晒着身上暖暖的,舒服!”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我们到山上的一个基地去调研,结束时缀了句:“咱们这里可有野生的农作物种子?”“有啊,房子后面的山凹里就有好多野生豌豆。”我们如获至宝,快步走到房子后:是一个山凹,有个天然弯曲的小河塘,地上一片枯藤细看原来是大巢菜和四籽野豌豆,成熟期已过都已干枯,大部分荚果已开裂种子已坠地,枯黄的细细的藤蔓缠绕在干枯的枯草上,挂在干枯细藤上的零星荚果细长或扁圆且急尖刺手,幸亏我一直带着防晒手套,只要不扎手我也顾不得手套会被刮破了。抬头看看站长,天,她可是徒手采摘!“x站长,不扎手吗?”“我刚毕业那会,到果园里剪枝条,手经常被扎破,这觉不着了。”我不知是被站长的话触动还是被夕阳西下的美景所感动,想起了一句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拿起手机拍下了这一幕。大概是因在园区境内,又是在山凹里的河滩边平时很少有人光顾,虽是5月末,去年的枯草依然挺立,新绿野草已长出,交错叠加,看不到地面,一脚踩下去,枯草枯藤啪啪响,还不知枯藤绿草下有没有别的小动物,我只好先摇动枯枝再把脚踩下去。站长似乎被这意外的惊喜所吸引,采摘过程根本看不出有我这样的小心。我们回去时太阳已近落下,山路上已没了行人,隔一段道,能见到看护杏子的看护人,如果不是快到知天命的年龄,走这样的山路真的有点渗得慌。看护人防着偷杏人,无意中给过路人壮了胆。骑自行车到环城路时,晚上走路出来早的人已往回走了。我们披着暮色带着收获的喜悦,早已把疲劳忘在脑后,也许我们今天采摘的野生种子,经农科院专家培育、筛选,再经过我们农技人员的推广会扎根大江南北,造福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