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虫是一种暴发性、毁灭性的害虫,具有迁飞性,俗称行军虫、夜盗虫、剃枝虫。粘虫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等禾本科农作物。大发生时也为害豆类、白菜、甜菜等,常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杆。一、发生特点粘虫成虫趋酸甜物性强,趋光性弱,成虫产卵于叶尖或嫩叶、心叶皱缝间,并分泌粘液将叶片纵卷,每头雌蛾产卵40-170粒。幼虫有假死性、群集性,白天潜伏,晚上活动危害。对
农药的抵抗力随虫龄的增加而增加。初龄幼虫仅能啃食叶肉,残留表皮,使叶片呈现白色斑点;3龄后食量大增,5-6龄进入暴食阶段,吃光叶片,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90%左右。幼虫发生量大时,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一块田的叶片吃光,并能群集向附近田块迁移为害。气候条件对粘虫的发生数量,影响很大。特别是温湿度及风的影响,粘虫对温湿度要求较严格,成虫产卵适温为15-30℃,高于30℃或低于15℃成虫产卵量减少或不能产卵。风也是影响粘虫数量的重要因素,迁飞的粘虫蛾遇风雨,迫其降落,则当地粘虫发生为害就重。二、防治方法由于粘虫是间歇性猖獗危害的害虫,必须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尤其在幼虫3龄以前进行防治,效果最好。
杀虫剂用一般的触杀剂和胃毒剂均可,以菊酯类
农药或菊酯类与有机磷混剂效果最好。可用乙酰甲胺磷、
辛硫磷、
毒死蜱、
马拉硫磷、5%高效
氯氰菊酯、20%氰?辛乳油、阿维?毒等,每亩喷药液量30公斤,均匀喷雾,
农药用量按说明书使用。注意事项:避免在高温时间施药,逆风施药。推荐使用烟雾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