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代表性与准确度。调查的目的之一是用一些数值代表实际情况,或通过抽样调查和数理统计获得相对可靠的代表值。它们和实际发生情况(真值)相比较都会有一定的误差,而误差的反面就是准确度。要提高监测的准确度,就必须讲究取样方法、取样数量和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能力。2、可比性与规范化。多次或多点调查结果之间要进行比较,通过多次对比才能做出评价和找到规律,因此调查方法的标准化是病虫资料质量的保证之一。3、完整性。由于病虫害发生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要作好预测工作就需要尽可能详尽地掌握有关情况。调查病虫害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它们所处的环境,包括气象、土壤和栽培管理,也要注意它们在时间上的搭配。4、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病虫害监测大多是通过肉眼观察和仪器测量获得估计值和测量值。由于植物病虫害是一种生物现象,病虫害流行又涉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复杂关系,所以要求监测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在识别病虫害症状,评估病虫害严重度、发生病虫面积,极端值取舍等方面,监测者的直观判断能力都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为此,需要稳定测报队伍,并且不断培养和提高其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