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以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为传毒介体的水稻病毒病,一旦暴发流行极难控制,对水稻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但可以预防。该病的发生与害虫迁入量、为害程度、害虫传毒率、水稻生育期、品种等有密切关系,发生具有隐蔽性和较难的预见性。近几年来,白背飞虱始见期早、迁入盛期提前,严重危害我县早、中稻秧苗、本田分蘖期的禾苗,禾苗染病的几率加大。预计全县早、中稻总体发生程度中等偏轻发生,面积为1.5-2万亩。为防止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早、中稻流行,要注意抓好防控工作。水稻发病后典型表现为植株矮缩、叶色深绿、叶背及茎秆出现条状乳白色或蜡白色,后变深褐色小突起、高位分蘖及茎节部倒生气须根、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剑叶或上部叶片可见凹凸的皱折,一蔸中有1根或几根稻株比健株矮1/3左右,半全穗。防控方法防治策略采取“杀灭传毒害虫,切断毒源、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通过治虫达到防病的目的”,重点要抓好水稻秧苗期、本田分蘖期稻飞虱的防治。1.做好水稻药剂拌种,播种前选用
噻虫嗪(锐胜)、或
吡虫啉、或吡蚜酮等种子处理进行剂拌,既能控制稻飞虱、蓟马等害虫,又能提高秧苗素质。2.抓好田间肥水管理,提高水稻抗病抗虫能力。3.移栽前4—5天做好“送嫁药”保护和本田分蘖期稻飞虱的药剂防治,药剂选用吡蚜酮、或吡蚜?
噻嗪酮、或吡蚜?
异丙威、或
噻嗪酮等。4.发病初期的禾苗用抗病毒制剂宁南霉素、或盐酸吗啉胍?铜等加入
叶面肥和
杀虫剂混合喷施,对水稻病毒病的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