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小麦吸浆虫正是防治的关键时机,一些农民朋友打电话询问他们的麦田需要不需要防治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看是否达到了防治指标,一旦达到就要及时防治,现在我把小麦吸浆虫的详细调查方法列举出来,以便大家在生产中更好的应用,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一、早春幼虫上升活动调查1、调查时间:从小麦拔节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连续调查5-6次2、调查地块:依据上年剥穗查虫情况,选择虫量大、有代表的麦田2-3块定为系统观测田,每块田面积不少于2亩。3、调查方法:每块田按单对角线5点取样,每样方面积是10厘米见方,深20厘米。然后用安装分层栓的取土样器,按0-7厘米、7-14厘米、14-20厘米三层取土。将挖取的土样分别倒入桶或盆内,加水搅拌成泥浆水状,待泥渣稍加沉淀后即将泥浆水倒入另一个空盆内的箩筛内,过滤后移开箩筛,再将盆内泥浆倒回盛有沉淀泥渣的盆内搅拌过滤,依次反复3-4次后倒掉泥渣。将淘土箩筛置清水中,轻轻振荡,滤去泥水。同时,用镊子夹住草根等杂物在筛内清水中轻轻摆动使黏附的虫体落入水中,然后提起箩筛,用蘸过水的毛笔尖黏取虫体,放于玻璃皿中,带回室内立即镜检休眠茧和活动幼虫数,并进行记录。平均每样方(10cm×10cm×20cm)有虫2头以上地块,在小麦抽穗前3—5天进行蛹期防治。二、成虫调查1、调查时间:淘土始见中蛹开始,到成虫终见后3天止,每天调查一次。2、调查方法:采用网捕法,每块田随机选两点,每日17-19时,手持捕虫网顺麦垄逆风行走,网口下部紧贴小麦穗颈,边走边左右往返捕虫,每点捕10复网计捕获成虫数,记录结果。有成虫30头以上,或扒麦查看一眼可见成虫3—5头的地块,进行成虫期防治。三、剥穗普查在幼虫发生盛期(小麦扬花后10天至幼虫脱出麦穗前)剥查一次,应抢在雨前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麦田10块以上。每块单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任选10穗,放入纸袋内,带回室内剥查,逐穗、逐粒查清总粒数、受害粒数、虫数,袋内若有幼虫,也一并计数,并计算为害损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