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鼠害是威胁我县农牧业生产、农牧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有害生物。害鼠对农作物的危害,发生于农作物的整个生长与储藏期。主要为取食危害,其次为打洞等危害;在储藏期还有鼠粪、鼠尿污染食物、咬坏储藏器械等。其发生面积之大,损失之重,超过对农业危害最重的蝗、螟、黏虫、小麦条锈病灾害的总和。同时鼠类还能传播出血热、鼠疫、伤寒等数十种人畜共患疾病,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由此,农田鼠害防治成为一项重要的植保工作。但由于鼠类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等特性,决定了农田鼠害防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进入春季,随着气温的升高,农田害鼠将进入繁殖季节,而此时食物相对匮乏,是灭鼠的最佳时机,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农田主要害鼠种类识别2016年在我县各乡(镇)灭鼠示范定点监测和大田普查结果显示,农田鼠害整体为中等偏轻发生。其中发生种类主要以啮齿目仓鼠科长尾仓鼠、灰仓鼠;田鼠亚科青海田鼠;鼠科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啮齿目跳鼠科五趾跳鼠;鼹形鼠形草原鼢鼠;鼠兔科高原鼠兔等为主要鼠种,主要分布于农田、荒地及家舍。鼠害种群相对稳定,而发生繁殖数量呈几何增长趋势。◆长尾仓鼠体形较小,成体体长70~105㎜。头稍大,具颊囊,眼小。耳向前折不达眼部。尾约为体长的1/2。四肢短小。背毛为均匀的灰色,背毛毛基灰黑色,毛尖灰白或灰黄色,部分毛尖为黑色。腹部毛尖白色,毛基灰色暴露于外。口须基部白色。以夜间活动为主。每年可繁殖2~3胎以上,每胎5~9仔。8月份以后停止繁殖。洞悉隐蔽。
◆褐家鼠又名大家鼠、沟鼠,体形粗大,体重65~400克,成体体长110~250㎜,尾粗而长,略短于体长,被毛稀疏,环状鳞清晰可见。尾腹面毛灰白色,背面略暗。头小,吻尖,耳短而厚,向前翻不到眼。体被毛色多呈棕褐色或灰褐色,毛基深灰色。毛色因年龄和环境有变异。雌鼠通常乳头6对,生于腹面两侧。繁殖力极强,全年均可繁殖,在适宜的条件下每年生5~9窝,平均每窝产仔8~10只幼鼠,最高单胎产仔16只,是我县主要害鼠之一。◆小家鼠又名小老鼠、小耗子,体形较小,体长60~90㎜。尾长略短于体长,头较小。吻尖。耳薄,前折不超过眼部。体背毛呈棕灰、灰褐或暗褐色,毛基部黑色,腹面毛白色、灰白色或灰黄色。上颌门齿舌面有一直角形的缺刻,是鉴别小家鼠的主要特征之一。繁殖力强,条件适宜全年均可繁殖。◆高原鼠兔又名黑唇鼠兔,藏名:阿乌那(音译)。体形中等,体长120~190㎜。耳小而圆,耳长20~33毫米。后肢略长于前肢,后足长25~33毫米,前后足的指(趾)垫常隐于毛内,爪较发达,无明显的外尾,雌兽乳头3对。吻、鼻部被毛黑色,耳背面黑棕色,耳壳边缘淡色。从头脸部经颈、背至尾基部沙黄或黄褐色,向两侧至腹面颜色变浅。腹面污白色,毛尖染淡黄色泽。门齿孔与腭孔融合为一孔,犁骨悬露。额骨上无卵圆形小孔。整个颅形与达乌尔鼠兔相近,但是眶间部较窄而且明显向上拱突,从头开侧面观呈弧形,脑颅部前三分之一较隆起而其后部平坦。颧弓粗壮,人字脊发达,听泡大而鼓凸。上,下须每侧各具6颗颊齿。高原鼠兔是典型的的食植性种类,昼夜性动物,不冬眠。春季开始繁殖,每年繁殖两次,胎仔数多为3~8只。这些技术灭鼠更安全:目前,农田灭鼠主要采用药物灭鼠方法,使用的药物为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溴敌隆,营地上生活的鼠种以小麦、面包屑为饵料,采用重点区域投饵或均匀条带式投饵方式,毒饵成堆投放,每亩投饵量为25~50克;营地下生活的鼠种以土豆、胡萝卜、苹果为饵料,投放在新鲜的通道内,并将洞道复原,每点投毒饵15~20克。近些年,为进一步增加灭鼠安全性,提高灭鼠效果,县农业中心先后引进了毒饵站灭鼠技术、粘鼠板灭鼠技术和TBS(围栏捕鼠系统)灭鼠技术,经过试验示范取得了很好的灭鼠效果。1、毒饵站灭鼠技术毒饵站是一种只允许鼠类随意进出而阻止其它非靶标动物取食的毒饵盛放容器。制作毒饵站的材质很多,如陶土、PVC、瓦楞纸、饮料瓶、砖瓦等,可根据条件自行选择。毒饵站的规格:毒饵站长30~40厘米,开口直径6~8厘米,不同农田环境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布放。露地菜田:采用条带式布放方式,即沿地边、沟渠顺向布放毒饵站,毒饵站间隔20米,每个毒饵站投饵10~15克,相邻药带间隔30米。农田:采用环状条带布放法,沿地边10米、30米位置分别进行环状布放,毒饵站间隔20米,每个毒饵站投饵10~15克。坡地:采用条带式布放方式,即每个沿坡坎底边顺向布放毒饵站,每个毒饵站投饵10~15克,毒饵站间隔20米。2、粘鼠板灭鼠技术粘鼠板灭鼠是一种纯物理灭鼠技术,可用于有机绿色蔬菜基地灭鼠。粘鼠板可单用,也可与毒饵站配合使用,具体布放方法请参照设施保护地毒饵站布放方法。一般采用简易型粘鼠板,单独使用时,可将粘鼠板折成纸质毒饵站的三棱柱体形状;与毒饵站配合使用时,将粘鼠板从中间撕开,每半张粘鼠板卷成筒状放入毒饵站内,以减少涂胶面沾染灰尘或结露,延长粘鼠板的使用时间。为增加对鼠的引诱,粘鼠板中间可放置生花生米或葵花籽1~2粒作诱饵。3、TBS灭鼠技术TBS技术(trap-barriedsystem)又称围栏+捕鼠器灭鼠技术,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一项控制农田鼠害技术。这项技术的原理是在保持原有生产措施与结构的前提下,不使用杀鼠剂和其他药物,利用鼠类的行为特点,通过捕鼠器与围栏结合的形式控制农田害鼠的技术措施。根据鼠类有沿障碍行走的习性,利用设置在障碍下的陷阱捕获害鼠的一种纯物理灭鼠方法,可应用于农田不同环境灭鼠,可采用篱壁式和封闭式两种布放方式,具体安装方法:沿地边设置篱壁式围栏,围栏地上部分高45厘米,地下部分15厘米,在围栏下间隔5米埋设1个捕鼠桶,桶口上围栏开一个边长3~4厘米的小口,捕鼠桶应贴紧围栏底部,桶口周边的土与口平。3月~11月,需每两天调查一次,及时清除捕获的害鼠。该项TBS技术可有效控制农田地上鼠害,且填补了毒饵站和鼠夹法的不足,实现了农田鼠害的环保、无害化治理,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