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施肥的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吃饱不浪费”。必须依靠科学的手段,了解作物、土壤和肥料的情况施肥。(一)改盲目施肥为看天、看地、看作物施肥。“看天”就是看温度、相对湿度、降雨、光照等气象因素对肥效有无影响。温度高时宜追施尿素,温度低时宜追施碳酸氢铵。“看地”就是因土施肥。黏土地保肥力强,氮素一次用量可大些;沙壤土保肥能力差,追肥应本着“少吃多餐”的施肥原则进行。“看作物”就是根据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状况,找出土壤中影响产量的缺素因子和各种作物对肥料需求的高峰,结合肥料特性做到配方施肥。(二)改肥料单施为氮磷钾肥配施。根据不同土壤的供肥性能、作物的需肥规律及化肥的利用率等因素来合理配比氮磷钾肥。作物生长所需要氮磷两种元素相互关系最为密切,并具有相互促进作用。据调查,一般单施氮肥的利用率只有35.3%,而氮磷配施的利用率科提高至51.7%。(三)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有机肥养分齐全、肥效持久;化肥肥料养分单一,但含量高,见效快。两者配合使用能取长补短,提高肥效。据试验,家禽圈肥与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硫酸钾配合使用,比单施等量化肥增产不低于10%。(四)集中施用。磷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易被土壤中铁、铝、钙固定而失去肥效,故应穴施、条施。集中施在根系生长的土层,使磷固定在种子和根系周围,有利于根系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五)深施覆土。氮素化肥深施可有效防止养分流失,提高氮肥利用率。据试验,碳酸氢铵地下深施的利用率为50%,而地表层撒施的利用率只有28%左右;尿素地下深施的利用率在35—50%,而地表撒施的利用率低得多。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