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长发育后期特点和管理目标冬小麦生育后期是指开花期到成熟期。这是以籽粒形成为中心的开花受精、养分运输、籽粒灌浆、产量形成的过程。这一时期的生育特点是:除籽粒以外不再形成新器官,生长中心是籽粒发育。保持根系活力,延长叶片功能期,抗灾防病虫,防止早衰御贪青晚熟,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运转,争取较高粒重。合理灌水。抽穗开花后是籽粒形成阶段,如水分不足,会造成籽粒退化或胚乳细胞数目减少,降低粒数和粒重。因此,应保证抽穗杨花期的水分供应,进入灌浆期后根系逐渐衰老,适应能力差,要求适宜的地温和水、气比例,也要保证灌浆期的水分供应。春季已经浇过第一次水的,应根据土质、墒情、天气和小麦生长情况,在抽穗扬花期或灌浆期再浇第二水(基本上也是最后一次水)。保水性差的高岗沙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灌浆高峰前再浇一次灌浆水。生育后期小麦植株重心上移,应注意防倒,特别是今年由于密度大,易造成倒伏,应关注天气预报,从灌浆期开始避免在三级风以上天气浇水。为保证高产优质,无论前期灌水情况如何,应于收获期前10-15天停止浇水。巧施
叶面肥。对抽穗期叶色转淡,氮、磷、钾供应不足的麦田,可用2%-3%的
尿素溶液或0.3%-0.4%的
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50公斤/亩,以增加粒重。二、后期自然灾害与减灾措施。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高温和干热风、雹灾等,今天主要讲干热风。干热风是指小麦生育后期,由于高温、低湿并伴随大风使小麦减产的一种气象灾害,常出现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小麦受灾后水分失去平衡,光合作用产物的累积和运输受到抑制,呼吸作用增强,籽粒中养分积累减慢甚至停止,迫使小麦提前“枯熟”,即小麦青干或青枯。干热风的危害程度与小麦成熟阶段有密切关系。在乳熟期以前,由于小麦各种生理功能都很强,短期的干热风对小麦的影响较小。在进入乳熟期以后到成熟期,一般干热风发生越早,小麦受害越严重。如发生在完熟期以前10天左右,一般减产10%-15%;如发生在乳熟中期(即完熟期以前15-20天),可能减产40%-50%。蜡熟中期以后,由于灌浆已基本完成,受干热风的危害较轻。干热风的危害程度还与栽培条件有关。一般情况下,旱薄地和沙壤土,小麦成熟较早,后期干热风发生时已接近成熟,受影响较小;肥地、晚播和施
氮肥多,贪青晚熟的麦田,受害较重。主要措施:1、选用早熟抗干热风高产品种;2、控氮增磷、
钾肥,促进早熟;3、后期灌水。在小麦开花后到灌浆中期,根据墒情适时灌溉,可以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同时可以改善田间小气候,预防干热风。作为常规措施,在抽穗扬花期或灌浆期灌一次水,可以保证后期水分供应,对干热风也有一定预防效果。如能在干热风到来之前灌水,预防效果更好。生育后期小麦植株重心上移,应注意防倒伏,从灌浆期开始避免在三级风以上天气浇水,沙壤土收获前10天以后,黏壤土收获前15天以后,都应该停止浇水,以促进正常成熟,保证机械收获。三、适期收获小麦收获期很短,又正值雨季来临或风、雹等自然灾害威胁,因此要及时收获,以防落粒、穗发芽、霉变等损失,建议小麦蜡熟末期收获,此时千粒重最高,产量也最高。蜡熟末期特征:植株全部变黄,茎杆尚有弹力,籽粒色泽和形状已接近固有特征,较坚硬,含水量22-25%,此期维持1-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