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玉米空杆、果穗秃顶缺粒是制约我地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造成空杆、果穗秃顶缺粒的主要原因是干旱、大小苗不匀、营养失调、密度过大、病虫为害和品种选用不当所致。生产上可采取合理密植、大小苗分级移栽、防止干旱、合理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和选用良种、人工辅助授粉等措施进行有效防止。?xml:namespace>
关键词:防止 玉米 空杆 秃顶 途径
我地处于荣县东南路,是一个典型的浅丘区。玉米是我地重要的粮食作物,是优质的饲料原料,作为C4作物,增产潜力很大。而制约我地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玉米空杆、和果穗秃顶缺粒,造成减产10%以上,个别地块减产达50%。通过近几年在玉米大田生产实践和田间的观察,总结出了一些防止玉米空杆和果穗秃顶缺粒的经验,以供参考。
1.玉米空杆和果穗秃顶缺粒田间表现
1.1玉米空杆 农民又叫“公子杆苞谷”,是指玉米植株不结果穗或有果穗不能长大的现象,不但不能收获玉米,还要吸收土壤养分和影响正常玉米的生长,一般减产5—10%。
1.2秃顶是指果穗顶部不结实的现象 缺粒有两种情况,一是果穗的一面有若干行由基部到顶部都不结实,群众叫“半边苞谷”。二是满天星缺粒,即果穗上的籽粒东一颗西一颗,群众称为“癞子苞谷”。一般减产10—20%。
2.玉米空杆和果穗秃顶缺粒产生的原因
2.1不良气候条件
2.1.1干旱、低温等不良气候条件都会造成玉米空杆、果穗秃顶缺粒。这主要是当气温低于18℃或高于38℃,雄花不开放。温度在32--35℃、相对湿度接近30%时,花粉1—2小时就会死亡,易导致花丝干枯而引起秃顶缺粒。如:我镇农业中心在搞地膜玉米示范区时,露地玉米的地块,在拔节孕穗期受夏旱的影响,结果导致地块严重缺水,抽穗早迟不一,雌雄花也不协调,结果这部分地块的空杆率达5.5%。果穗秃顶缺粒达20%,而地膜覆盖玉米空杆率仅为0.05%,果穗秃顶缺粒仅为3.5%。这说明在玉米雌穗形成或发育时间,由于干旱、水分不足导致玉米雌穗不能正常抽出、吐丝,或抽出时间太晚,雄花花粉已散完而造成空杆。相反,在雌穗分化期若细雨绵绵、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或土壤长期积水、通气不良,导致根系吸收能力减弱,营养物质不足,植株生长极差,不能进行雌穗的分化或分化后不能正常发育,也会形成空杆、果穗秃顶缺粒。
2.1.2大风、大雨等不良气候对开花授粉也有很大影响。
2.2种植密度不当 植株过早封行,结果穗的功能叶片受荫蔽,光照不足缺乏营养,造成植株个体发育差,雌穗分化受阴是空杆、果穗秃顶的主要原因。一般密度越大,空杆率果穗秃顶缺粒就越高。在地膜玉米单株定向移栽实验示范中,每亩种植3505株的玉米空杆率为3.01%;每亩种植4010株的空杆率为4.32%;每亩种植4706株的空杆率为5.67%;结果表明:密度越大,株数越多,空杆率就越高。
2.3营养失调
2.3.1营养不足,导致空杆、果穗秃顶缺粒增加 在肥团育苗地膜玉米单株定向移栽试验中,一般农户在9-12叶片时巧施肥的空杆率为“0”;而部分农户在13-14叶时施肥的空杆率为0.15%;极个别农户在14-15叶时施肥的空杆率为0.3%;这主要是因为拔节孕穗期是玉米生长急剧加速,而且又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是吸收三要素的数量最多、速度最快的关键时期。因此耕种帮建议施肥越晚,空杆就增加得更多。
2.3.2配合施肥不当,也会造成空杆果穗秃顶缺粒增加 按玉米配方施肥原则的比例分别为N占3,P占1,钾占3,但有些农户往往在施肥中采取重N轻P、钾肥的不正确施肥方法,结果空杆也增加。
2.4移栽苗大小不匀 由于种子质量的差异,我们常发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