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4 03:06 作者:李先生
茶产业是荣县保华镇的支柱产业,2009~2016年,保华镇持续名列“荣县重点名优茶镇”第一位。2016年,全镇茶园面积0.9615万亩,茶叶总产量65吨,涉茶总产值0.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以上来自茶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关注,为了帮助茶农把好茶叶质量安全关,现将我镇茶叶农药残留的主要形成原因及其控制对策介绍如下:
一、茶叶农药残留的形成原因
1. 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有极个别农药经销商、茶农暗中销售、使用禁用农药,尤其是外来流动商贩,从周边市、县贩运禁用农药至我镇销售,导致以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等禁止使用的茶叶农药残留事件时有发生。
2. 凭感觉盲目用药 我镇茶园的生产管理除茶叶企业、茶叶合作社的自有(或挂钩)基地外,基本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管理为主。分散经营户以中老年为主要群体,经营管理观念较为守旧落后,科学用药认识不足,常凭个人感觉和习惯用药、盲目用药,导致农药残留超标。
3. 长期使用单一农药,随意加大用药量 有的茶农思想比较保守,习惯用某种成分的农药,就长期单一使用同种农药,使病虫产生抗药性,造成防效下降,加上用药量随意加大,导致农药残留检测超标。
4. 不合理农药混配 有些茶农不了解茶园病虫实际情况和主要防治对象,在选购农药时把防虫、治病的多种农药一起购买混配使用,不但浪费农药、增加成本,而且造成农药积累降解慢,使茶叶农药残留累积。
5. 不重视农药安全间隔期 个别茶农在茶青采摘前担心受病虫为害,打保险药,一旦新梢芽叶生长成熟就采摘,安全间隔期不到,导致农药残留超标。
二、茶叶农药残留的控制对策
1. 抓农资源头管理,实行准入报备制度
①严把归口关、报备关。县农牧业局加强农资源头管理,整合县级经营公司及旗下经营网点。凡进入我镇行政区域销售的农资,均须向县农牧业局申请报备,统一组织经营全镇农资。
②严把准入关。县农牧业局组织成立农资准入专家组,对农资进行审核准入,从源头上严把禁用农药及农药“三证”不全或过期的农药产品关,同时对水溶性强的农药如啶虫脒、吡虫啉、马拉硫磷等不予准入,避免在茶树上使用,确保用药安全。
③严把源头关。2013年3月启动“荣县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对取得准入资格并经招投标中标的每一瓶农药实行条码准入管理,发放农户农资购买卡,农户凭卡购买农资,确保农资流向随时可以追踪。
2. 加强农资市场监管
①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成立县、乡(镇)茶叶生产投入品安全监管队伍,县农业执法大队常年开展农资市场执法督查,对市场上的农资实行跟踪管理,进行质量抽检,一旦发现假冒伪劣产品,根据《农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进行严厉处罚,取消农资的准入资格。到目前为止,已有5个农药产品被取消准入资格。
②严厉打击经营违禁农药和无证无照违法经营行为。
③实行农资举报重奖制度,最高奖励1万元。
3. 加大茶叶质量抽检 按茶叶采摘季节,随机抽检镇域内茶农的毛茶在制品、茶企的终端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的茶叶给予没收销毁,并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罚。2016半年,共抽检茶样644例,合格率为97.5%,比去年同期提高1.4%。
4. 实施茶业万人培训工程,提高茶农的科学管理水平 积极开展“茶业万人培训工程”,多次邀请县技术人员到我镇作有关茶叶质量安全、科学防治茶树病虫害等的专题讲座。县农业主管部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各乡(镇)和茶叶生产村落,开展以茶树无公害栽培、茶叶卫生质量安全、农药安全使用、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为主要内容的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班,通过培训增强茶农质量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防治技术水平。
5. 加强生态茶园建设,提高茶园基础质量 以规范化茶园建设为契机,以整个茶园生态平衡为出发点,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即实施树、草、肥、水、路和无公害管理的“5+1”模式,改善茶园小气候,做到茶园生态环境优化、梯壁牢固、水土保持良好、物种多样,确保茶叶产品优质安全。自2006年以来,已建设规范化生态茶园0.9615万亩。
6. 加快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增强产业带动功能
①坚持“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实施病虫害的统防统治,提升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能力。采取“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化经营形式,稳步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逐步实现茶园规模经营、质量管控(如红豆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专业化防治队伍),开展集中培训,统一购药、统一喷药、减少用药次数等工作,并向社外部分农户提供有偿服务,解决了茶农一家一户分散防治,错用滥用农药或错过防治适期的问题,起到节本增效的效果,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②推广茶业联作制管理模式,提高茶农对农药残留后果的认识并增强其质量意识。茶业联作制管理模式,其实质是以“自愿组合、相互监督、捆绑签约”为原则,通过建立协议联作基地,采取多户茶农联保(由8~12个农户自愿结合成1个小组,以小组的名义与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或力争龙头企业牵头、科研学院和业务部门技术服务、茶农参与实施订单茶叶产业,茶农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公司统一发放农资,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毛茶原料,最终达到整个基地科学合理用药。
7. 推广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 在茶园上推广以螨治螨、以菌治虫的绿色防控技术,引进福建艳璇生物防治技术有限公司繁育的捕食螨(胡瓜钝绥螨),在红豆树村、高屋村等茶叶基地释放,防治螨类害虫;引进微生物源和植物源农药,如苏云金杆菌、苦参碱、印楝素、除虫菊素、多抗霉素等,防治茶丽纹象甲、斜纹夜蛾、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等,减少用药次数。
建立村级绿色防控示范片,在红豆树村建立扦插信息素+黄板人工诱杀害虫示范片和建立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扦插信息素+黄板示范片1000亩,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
8.适度在茶园中饲养一定比例的家禽家畜,扑食地下害虫。一般667㎡放养20--30只鸡。
9.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①正确选择农药品种,适期用药。根据防治对象,正确选择农药品种,对症用药;加强病虫害调查预测预报,掌握防治适期,适时用药,把病虫控制在为害初期,如有病害应在发病初期用药;假眼小绿叶蝉应掌握在低龄若虫盛发期用药;斜纹夜蛾喜欢夜间至次日清晨出来活动,应选择黄昏后用药;蚧类、黑刺粉虱宜在卵孵化高峰期用药。
②实行轮换、科学混合用药。相同成分的农药1个茶季宜使用1次,如防治假眼小绿叶蝉可将茚虫威、吡蚜酮、联苯菊酯等农药轮换使用。当茶园发生多种病虫时,按主要防治对象选择农药,混用其他农药,起到兼治或增效的作用,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如防治茶丽纹象甲将杀螟丹与白僵菌871菌粉混用效果较好。
③严格掌握用药剂量,保证防治效果。一是正确掌握用药量、药液浓度和用药次数,在茶树生产管理过程中,尽量做到春茶不用药,夏、暑、秋茶各喷1~2次药;二是喷药时注意均匀周到,对在叶背为害的虫害,必须均匀喷湿叶片正反两面,以提高防治效果。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