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4 02:55 作者:李先生
桃蛀螟是桃、李、梨等果树的主要虫害,该虫又名桃斑螟、桃实螟、桃蛀虫等,其分布广,分布于我国南北和台湾省,日本、朝鲜、大洋洲均有分布,它是一种杂食性的害虫,所以寄主广泛,由于各种原因近年来发生呈上升趋势。
一 形态特征:
桃蛀螟一生有4个形态属完全变态。成虫体长12毫米左右,全身橙黄色,每个前翅大约有26个斑点,翅展25-28毫米;卵椭圆形,稍扁平,短径约0.3毫米,长径0.6-0.7毫米,初产下时乳白色,后渐渐变为红褐色。长在桃的眮部;幼虫老熟时18-25毫米,体背暗紫红色,头、前胸背板褐色。蛹体长10-14毫米,纺锤形,初化蛹时淡黄绿色,后变为深褐色,腹部末端有细长卷曲钩刺6个,茧灰褐色。
二 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
此虫在我们自贡地区一年发生4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桃僵果、树皮裂缝、乱石缝隙、玉米高粱茎杆内过冬。也有少部分以蛹越冬。成虫对黑光灯有强烈的趋性,对糖醋液也有趋性,白天停歇在桃叶背面,傍晚以后活动,成虫羽化后一天交尾,产卵前期为2-3天,4月中、下旬田间开始发现卵,6月上中旬第一代卵大部分产于早熟品种桃果上,成虫喜欢在果与果之间靠紧的地方产卵最多,在一个果上眮部产卵最多,果肩次之。老熟幼虫在被害果柄 处、树皮缝隙内结茧华化蛹。第二代5月中下旬至7月下旬,第三代7月下旬至8月下旬,第四代8月下旬至9月上旬。桃蛀螟的发生与雨水有关,4-5月雨水多有利于发生。
三 防治措施:采用综合防治
1、 品种的合理布局和集约化栽植。在一个果园里品种不能太多太杂。
2、 实行预测预报,掌握防治最佳时期。成虫发生期和产卵盛期用杀虫剂进行喷雾。
3、 抓好冬季清园管理环节。
4、 诱杀成虫,冬季采果前于树干绑草,诱杀越冬幼虫,早春集中烧毁。
5、 注重整形修剪。剪除病虫枝、遮光的顶端外围枝、密闭枝等。
6、 选择抗病品种。
7、 实施疏果套袋。
8、 及时拾净、摘除虫害果。
9、 药剂喷雾,成虫发生期和产卵盛期、幼虫孵化初期是药物喷雾的关键期。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