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评价水稻病虫专业化防治中所选药剂在药物毒性、防效、抗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适用性,提出了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绿色防控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药剂;建议
多种病虫危害严重威胁水稻生长和生产,不少农户盲目用药造成防治效果差、生产成本高、病虫害抗性增强、稻米品质及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既要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延缓病虫害抗药性发展,又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亟需一套行之有效的水稻病虫害可持续无害化治理技术。为此,笔者根据近2年试验示范结果,从防效、抗性、适用性等方面概述药剂选用,以为建设全省水稻等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提供参考。
1主要虫害及所选对口药剂
1.1主要虫害
水稻害虫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钻心虫以及稻水象甲、稻蓟马等。
1.2对口杀虫剂
1.2.1毒死蜱。其毒性中等,在作物叶片残留短、土壤降解快,具触杀、胃毒、熏蒸等作用,用于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收获安全间隔期为7d,是防治抗性飞虱的理想药剂。
1.2.2三唑磷。为广谱杀虫杀螨剂,具强烈触杀、胃毒作用,可杀灭鳞翅目昆虫卵和幼虫,为防治二化螟主推品种,长期连续单一使用会产生明显抗性。实践中应注意与氟虫腈等轮用或混用,可避免褐飞虱再猖獗。
1.2.3噻嗪酮。为昆虫生长调节剂,触杀作用强,具有对稻田天敌无危害、与常规杀虫剂无交互抗性等优点,一般施药后3~7 d才显效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在防治稻飞虱上推广应用。目前,湖南省稻飞虱已对噻嗪酮敏感度下降,需交替或轮换使用,延缓稻飞虱抗性发展。
1.2.4氟虫腈。为广谱杀虫剂,渗透、胃毒和触杀作用强,对二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叶蝉等害虫效果显著且对水稻无药害。推广10多年来,~直保持很高的杀虫活性。应适当加大用量,且可与杀虫单、三唑磷、乙酰甲胺磷、Bt等混用,以提高药效。
1.2.5丙溴磷。其具有强烈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对抗性害虫防效突出。据笔者试验,药后25 d依然对二化螟有一定防效,为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理想药剂。
1.2.6阿维菌素。其具有高效、广谱、低毒、不易产生抗性、对天敌安全、生态环保等特点,与氟虫腈混用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强,药后25 d对二化螟防效仍达89.62%。目前,水稻病虫害对阿维菌素均很敏感,可与毒死蜱、三唑磷等混用。
2主要病害种类及对口药剂
2.1主要病害种类
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以及生理性病害和受气候影响的其他病害。
2.2对口杀菌剂
2.2.1井冈霉素。为一种无抗性、内吸作用很强的高效杀菌剂,可与酸性农药混用,施药时稻田保持3—6 cm水层3—5 d的效果会更好,安全间隔期14d。
2.2.2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水稻破口前后7d各用药1次,可防治水稻穗期多种真菌病害。早期使用对水稻生长、防治病害调节能力强,抽穗后使用,对提升产量、质量效果明显。
2.2.3戊唑醇。为高效广谱、内吸型三唑类杀菌剂,具杀菌活性高、内吸性强、持效长等特点,可用于防治疗稻瘟、纹枯、稻曲等多种真菌病害。
2.2.4咪鲜胺•松脂酸铜。为高效、广谱、低毒型杀菌剂,可与大多数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混用,防效明显。水稻破口前后5d各用药1次,可有效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
2.2.5禁限用农药。主要有甲胺磷等5种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菊酯类药剂。后者具有毒性蓄积性,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已对其在农产品中的残留作出了严格限量。
3绿色防控配套技术措施
3.1防治目标
综合考虑病虫害发生格局、程度、药剂杀虫谱、毒性等因素,制订水稻全生育期的最佳绿色用药方案,即在确保产量的前提下,以农药低残留为目标,实现药剂防治过程最优化、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
3.2防治策略
最大程度地减少药剂总量,确保水稻病虫害的可持续治理,全面监控,主攻重点,一药多治,轻重匹配,狠治中期,确保生长前期、后期作物生长良好。
3.3防控措施
一是严格按防治指标给药,不打保险药;二是病虫害轻发生、盛期短的用短效药剂,重发生和盛期长的用长效药剂,以降低残留;三是在多种病虫害并发时力求一药多治;四是坚持同一种药剂不连续使用;五是合理添加增效助剂以增加药效。
4建议
4.1 防重于治,防治结合,提高整体水平
一是坚持防治时间部署、防治方法、药剂配方“三统一”原则。二是实施重大病虫专业化防治示范。三是采用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