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3 21:39 作者:李先生
窝式软化姜栽培是根据软化栽培原理,采用专用撬窝抱钳打深窝,种植生姜获得软化姜,适宜丘区壤土一轻粘土栽培的软化姜栽培技术。
1、严格轮作,精细整地。
选择2-3年未种过生姜和茄科作物、田块上游2-3年内没有姜腐烂病(姜瘟)发病地块的稻田,尽量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田间有一定落差、排水方便的壤土一轻粘土质地田块。
8月上中旬水稻7-8成熟时放水晒田,水稻收割后开深沟排湿,按
2、选择良种,备足姜种。
选用纤维少、辛辣适中,高产优质,适宜软化栽培的地方良种—犍为白姜作种。选择根茎短壮,无病、虫、伤的姜块,亩备姜种550 -650公斤 。
3、晒种催芽,培育壮芽。
晒种。在播种前30天左右,选择晴天,取出贮藏的姜种,用农用链素1支加50%甲基托津
选种掰种。晾晒好的姜种在催芽前进行掰排。按每姜块50
催芽、培育壮芽。姜种掰排好后,立即进行催芽。采用酿热温床或温床催芽。催芽温度22
姜芽以长1.5 -2.0厘米 ,粗 1厘米 左右、芽基部有根的突起为适宜播种标准。有30%的姜块达到播种标准时,即可分期分批选择播种。
4、深撬窝,合理密植。
姜姜催芽期中,即应着手撬窝准备。用蜂窝式软化姜栽培专用抱钳进行撬窝,窝深33 -35厘米 ,窝径9 -11厘米 ,呈椭圆形,上下大小一致,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按行、窝径23 -25厘米 错窝撬窝,形如蜂窝状,每亩9000-10000窝为宜。撬窝时,边撬边用脚踩紧撬出的表土,使土壤上实下松。窝子撬好盖严地膜,清理厢沟,保持田间湿度,提高地温。如采用大棚栽培的,在窝子撬好后随即扣棚。
5、配方施肥,施足基肥。
全生育期亩施纯氮35 -40公斤 ,五氧化二磷10 -12公斤 ,氧化钾40 -45公斤 ,适当补充锌、硼。
重施基肥,一般基肥占全生育期施肥量的60%,追肥占40%,其中磷肥在基肥中一次性施入。基肥在窝子撬好后随即施入窝底,并盖 3厘米左右细土。亩用量除在整地时施入的2500 -3000公斤 农家肥外,用 150公斤 腐熟油枯加过磷酸钙60 -80公斤 、尿素30 -35公斤 、氯化钾或硫酸钾35 -40公斤 。
6、适期播种
根据姜的生长起点温度、市场情况、栽培模式、选择适宜的播种期,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播种期可安排在3月上中旬,采用大棚栽培播种期可安排在2月中旬。
播种时,每个姜块上只留一个壮芽。每窝播一个姜块,姜种平放,用牛粪或土杂肥盖种 3厘米 左右。盖上地膜保温保湿、防止杂草。
7、田间管理
适时揭膜,追施提苗肥。当姜苗触顶地膜时,应及时破膜引苗,有三分之二的姜苗触顶地膜时,选阴天或晴天下午揭去地膜,查苗补缺,清除田间杂草。齐苗时,窝施一次清淡腐熟人畜粪提苗。亩加1 -2公斤硫酸锌、 1公斤 硼肥补充微肥。
适时追肥,“松干”回填。当姜苗达二叶期时,亩1500 -2000公斤 腐熟农家肥第一次追肥,“松干”回填窝子的三分之一。当主茎达到6叶时,亩用1500 -2000公斤 农家肥,尿素、硫酸钾或氯化钾各10 -15公斤 第二次追肥,“松干”回填窝子的二分之一。当生姜一次分枝齐苗展叶至二次分枝出土前,按第二次追肥量施第三次肥,并“松干”填平窝子。以后视姜苗长势,适当浇施用腐熟农家肥加3 -5公斤 尿素淋施2-3次,注意不能浇在姜叶上,上市前30天停止施肥。
水分管理。生姜喜湿怕涝,春末夏初干旱频繁,应注意适时灌水,地膜揭除后,可用作物秸秆覆盖土面,减少土壤蒸发,防旱保墒,进入6月后,雨水多,应随时清理厢沟和四边沟,做到雨停水干,防止姜田积水,影响生姜生长。
及时锄草。根据田间杂草生长情况及时锄草。
8、病虫害防治
姜腐烂病(俗称姜瘟),采用水旱轮作间,深沟高厢,选用无病姜种,保持田间排水畅通,增施磷钾肥等综合防治措施,预防和减少姜腐烂病危害。如发生姜腐烂病危害,应立即拨除病株及周围
姜螟(钻心虫、旋心虫)的防治。根据虫情测报,在各代幼虫孵化盛期,用锐劲特、杀虫双等药剂防治。
9、适时收获
蜂窝式软化姜栽培生育期应控制在150天以内,根据市场供求变化情况,适时采收。一般第4-5次分枝齐苗后即可逐渐采收上市。
频 道 所有频道 政策文件 行政通知 工作动态 各地连线 工作简报 报刊文摘 推广体系 专家园地 技术指导员 科技示范户 示范基地 农事指导 主导品种 主推技术 实用技术 技术明白纸 资料下载 农业科普 国外经验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